四个时期和模拟情景下2025年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展开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岸带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网络出版日期: 2020-08-15

基金资助

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项目(KFJ-STS-ZDTP-023);中国科学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专项项目(XDA19060205)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1133); 山东省海岸带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9SDHADKFJJ04)

摘要

利用黄河三角洲多时相土地利用解译数据,模拟未来3种情景下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状况,采用效益转移法,评估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黄河三角洲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都为耕地,耕地面积占土地利用总面积的42%~43%;4个时期,距离海岸线20 km范围内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最明显,建设用地、盐田和水产养殖用地高速扩张,滨海湿地急剧萎缩;4个时期,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减小,从2000年的788.877×10~8元减少至2015年的651.602×10~8元,共减少了137.275×10~8元,减少幅度为17.40%,导致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建设用地、盐田和水产养殖用地占用了滩涂、河口三角洲、耕地、林地和草地;4个时期,在研究区的陆域范围内,随着与海岸线距离的增加,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上在不断减少;与2015年相比,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和趋势延续情景下的研究区生态服务总价值明显减少,生态保护优先情景下的生态服务总价值明显增加,造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3种情景下,2025年,研究区生态系统调节服务的价值相对最大,其次为供给服务的价值,再次是文化服务的价值,而支持服务的价值相对最小。

本文引用格式

刘玉斌, 王晓利, 侯西勇, 宋百媛, 李晓炜, 王超 . 四个时期和模拟情景下2025年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 湿地科学, 2020 , 18(04) : 424 -436 .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0.04.006

Options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