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涉禽行为比较

展开
  •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网络出版日期: 2016-08-15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60597和31260517)资助

摘要

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对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域分布的3种涉禽——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苍鹭(Ardea cinerea)和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的越冬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白鹤的主要行为是取食(82.60±6.57)%和警戒(10.38±3.93)%,其取食行为发生频次比例远高于苍鹭[(8.62±4.84)%]和白琵鹭[(25.70±25.15)%],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1边走边取食的白鹤和白琵鹭在取食时,比苍鹭消耗更多的能量,它们通过花费更多的取食时间,来弥补能量的消耗,2植食性动物(白鹤)相对于肉食性动物(苍鹭和白琵鹭)需投入大量时间摄取食物,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收入;白琵鹭和苍鹭的主要行为包括静栖和取食,但白琵鹭取食所占的比例高于苍鹭,静栖所占比例低于苍鹭,表明白琵鹭和苍鹭对能量的获取和消耗存在一定的权衡,分别采取不同的行为对策。3种涉禽行为节律的研究结果显示,1白鹤仅警戒无显著节律变化,其余各行为节律都变化显著,各时段的取食行为频次比例较高;2苍鹭的静栖和取食无显著节律变化,各时段的取食发生频次比例较低;3白琵鹭的取食表现出早晨(7︰00~7︰59)、傍晚(17︰00~)发生频次比例较大,静栖发生频次比例峰值出现在13︰00~13︰59。3种涉禽取食高峰时段不同步,利于它们获得最大化的适合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种间竞争,避免了食物资源利用的激烈竞争,以达到共存。

本文引用格式

邵明勤, 郭宏, 胡斌华, 余冠军 . 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涉禽行为比较[J]. 湿地科学, 2016 , 14(04) : 458 -463 .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6.04.002

Options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