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湿地四种植物群落土壤碳含量和酶活性

展开
  • 江西省亚热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网络出版日期: 2017-12-15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60147和31760161); 江西省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20142BCB23010);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JJ160314)资助

摘要

于2014年11月10日、2015年1月17日和4月12日,在鄱阳湖区南矶山湿地和常湖池湿地,采集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群落、茭白(Zizania caduciflora)群落、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群落土壤和光滩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样品中各形态的碳含量和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南叽山湿地,2015年1月17日,南荻群落土壤微生物呼吸CO2量最大,2014年11月10日和2015年4月12日,茭白群落土壤微生物呼吸CO2量最大;2015年1月17日和4月12日,南荻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最大,2014年11月10日,茭白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最大;2015年1月17日,南荻群落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最大,2014年11月10日和2015年4月12日,灰化薹草群落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最大。在常湖池湿地,2015年1月17日,南荻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都最大;2014年11月10日和2015年4月12日,各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差异不显著;2015年4月12日,灰化薹草群落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最高。2015年1月17日,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低,且显著低于4月12日(p<0.05);2015年1月17日,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最高;在南矶山湿地,2015年1月17日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都显著高于2014年11月10日(p<0.05),在常湖池湿地,脲酶活性差异不明显,2015年1月17日土壤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4月12日。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与土壤p H显著相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与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正相关。

本文引用格式

江玉梅, 胡琳玉, 林娣, 王金凤, 曹煦彬, 张志斌, 曹广泮, 朱笃 . 鄱阳湖湿地四种植物群落土壤碳含量和酶活性[J]. 湿地科学, 2017 , 15(06) : 802 -808 .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7.06.007

Options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