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管理方式下东洞庭湖越冬雁类栖息地中短尖薹草的生长指标对比研究

展开
  •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Science Division,Office of Environment and Heritage

网络出版日期: 2018-08-15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072)资助

摘要

东洞庭湖是雁类尤其是小白额雁(Anser erythropus)全球种群主要的越冬栖息地之一。三峡大坝的运行导致东洞庭湖区的江湖关系发生变化,使洞庭湖枯水期提前、洲滩提前出露和以薹草(Carex spp.)为优势植物的洲滩植物提前生长,进而造成在雁类抵达洞庭湖越冬时自然洲滩上可适宜其取食的食物资源减少。如何应对洞庭湖新的水文情势变化对越冬雁类栖息地的影响,是长江中下游候鸟保护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在洲滩提前出露情景下,对洞庭湖薹草植物群落洲滩实施了火烧、刈割和翻耕3种栖息地管理方式,并开展了原位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火烧对短尖薹草(Carex brevicuspis)地上生物量累积和株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其分别约提前了20 d和11 d达到最大增长速率;刈割对短尖薹草地上生物量累积和株数的生长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其分别约提前21 d和11 d达到最大生长速率;翻耕对短尖薹草株高、株数、地上生物量累积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株数、株高、地上生物量在缓慢增加,可以持续为越冬雁类提供优质的食物资源,改善了栖息地质量,是雁类越冬栖息地有效的管理对策之一。

本文引用格式

左奥杰, 雷佳琳, 王玉玉, 马童慧, 吕偲, 文力, 雷光春 . 不同管理方式下东洞庭湖越冬雁类栖息地中短尖薹草的生长指标对比研究[J]. 湿地科学, 2018 , 16(04) : 537 -545 .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8.04.013

Options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