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水生植物研究进展

展开
  • 江苏省生态环境评估中心;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水环境技术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化工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网络出版日期: 2019-02-15

基金资助

化工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南京理工大学)创新基金项目(30918014102); 安徽省2016年度科技攻关项目(1604a0702044)资助

摘要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生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太湖水生植物种类逐渐减少,已有伊乐藻(Elodeanuttallii)、水盾草(Cabomba caroliniana)和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3种外来迁入物种出现;1960~2014年期间,太湖水生植物总生物量呈现单峰型变化,挺水植物生物量占水生植物总生物量的比例也同样呈现单峰型变化,而其它水生植物生物量占水生植物总生物量的比例则在持续增大;太湖水生植物群落的优势种也发生了变化,沉水植物群落的优势种由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变为仅为马来眼子菜。目前,对于太湖水生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生植物的分布调查、光合特征、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和重建水生植物群落、水生植物管理等方面,在太湖北部"藻型湖区"和太湖东北"草—藻过渡湖区"重建稳定且多样的水生植物群落,已经成为太湖水生植物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引用格式

高海龙, 程寒飞, 詹茂华, 王冰玉 . 太湖水生植物研究进展[J]. 湿地科学, 2019 , 17(01) : 9 -15 . DO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9.01.002

Options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