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9年, 17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24-06-19
      

  • 全选
    |
  • 张颖, 钟军弟, 陈燕, 黎海利, 袁长春
    红树族植物是红树林的重要建成种群,表现出丰富的自然杂交现象。为了明确杂交子代与亲本的亲缘关系,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中国红树科(Rhizophoraceae)红树2属6种(2杂交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供试植物叶片上、下表皮细胞形状都为近多边型,垂周壁式样都为平直或微弯;气孔只分布于下表皮,气孔形状都为椭圆形,且气孔器类型为无规则型;气孔密度、气孔指数和表皮细胞密度等数量性状指标在属间存在显著差异;下表皮角质层空腔为红树属(Rhizophora)植物特有性状;聚类分析将供试植物分为2个类群,杂交子代与母本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聚类传统形态学分类和分子验证结果相符,表明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在区分红树族植物以及分析杂交子代和亲本的亲缘关系方面具有分类学意义。
  • 马炜, 张阳武, 周天元, 蒋亚芳
    利用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数据和2013年、2015年和2016年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出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类型湿地信息,辅以地面验证,研究基于网格空间抽样调查的湿地面积估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回族自治区内的湿地分布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利用210个4 km×4 km的抽样网格单元,估测得到的宁夏全区湿地总面积为21.85×104hm~2,大于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相关结果(20.72×104hm~2),预测精度和抽样精度分别为94.53%和99.78%,可靠性较高,但是抽样精度随着湿地抽样面积比例的下降而降低;在宁夏的5个地级市中,吴忠市的湖泊和沼泽面积都相对最大,利用吴忠市61个4 km×4 km大样地网格的前后两期湿地斑块数据,预测2016年吴忠市的湿地总面积为52 320.67 hm~2,比2013年净增了731.78 hm~2,总预测精度为98.58%。湿地空间抽样方法的抽样效率较高,湿地面积总体预测精度较好,降低了遥感影像购买和使用成本,减少了湿地斑块区划工作量,提升了湿地变化的动态监测能力,建议推广应用。
  • 李建森, 凌智永, 山发寿, 陈亮, 韩进军, 王建萍
    青海省富锂盐湖主要分布在东昆仑山南、北两侧,目前对于其水体来源和锂元素的富集规律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可可西里盆地富锂盐湖与周边淡水湖或咸水湖湖水中氢、氧同位素组成的对比,揭示富锂盐湖成因与特殊的物源补给有关;可可西里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中富锂盐湖的水体来源具有相似性,在锂的物源上可能与布喀达坂峰热泉水有关。锶同位素组成表明,那仁郭勒河河水是由100份昆仑山冰川融水与1份深部热泉水混合形成,而柴达木盆地富锂盐湖晶间卤水是由258份那仁郭勒河水与1份盆地西北部迁移卤水混合、蒸发和浓缩形成。总之,可可西里盆地富锂盐湖与沿断裂带以潜流形式或湖盆底部直接补给的热泉水有关,而接受热泉水补给的那仁郭勒河则提供了柴达木盆地东台吉乃尔湖、西台吉乃尔湖和一里坪盐湖近95%的锂元素。
  • 张大治, 马志芳, 赵红雪, 杨贵军
    2014年9月至2018年8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宁夏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该保护区共记录鸟类192种,隶属于18目47科110属;其中,有雀形目鸟类62种,占总种数的32.29%,有非雀形目鸟类130种,占67.71%;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28种,国家"三有"鸟类136种;有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极危(CR)鸟类1种,濒危(EN)鸟类2种,易危(VU)鸟类7种,近危(NT)鸟类11种;在居留型方面,有夏候鸟90种(占46.88%)、旅鸟56种(占29.17%)、留鸟41种(占21.35%)、冬候鸟5种(占2.60%);在区系成分方面,有古北界种142种(占73.96%)、东洋界种17种(占8.85%)、广布种33种(占17.19%);有11种分布型,其中,古北型(占30.21%)、全北型(占17.19%)占一定优势;有6种生态类群,水鸟是主要生态类群,共有90种,占总种数的46.88%。
  • 王会, 唐钰铃
    利用2015年和2018年两次调研数据,对北京市居民认知湿地的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湿地认知方面,受访者对湿地的认知水平仍然较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对湿地认知水平有所提高;2018年,受访者对湿地客观认知的平均得分为45.9分,对所调研的湿地知识的平均认知率小于50%,但是其高于2015年的38.9分;96.2%的受访者知晓"湿地"一词,大部分受访者知道沼泽、海岸滩涂、湖泊属于湿地。②在湿地信息获取途径方面,2018年,受访者的3个主要获取途径是电视、课程和网络。③在对湿地认知的影响因素方面,受访者的工作与环境保护的联系密切、时间变量、户籍在北京市城六区、受教育程度高、了解气候变化公约、偏好带水公园6个因素对其认知湿地的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提出了完善中学生物学教材中的湿地内容和明确湿地宣教重点等建议。
  • 廖成章, 慈雪伦, 周天元, 王志臣, 唐小平
    因为泥炭沼泽单位面积的碳储量高,所以其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开展全国性的泥炭沼泽调查起步较晚,构建泥炭沼泽碳库调查技术体系十分紧迫和必要。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不小于1 hm~2湿地的排水和复湿"操作系统的相关规定,从调查技术路线、调查斑块区划、泥炭沼泽边界范围的界定、调查内容指标、植物样方和土壤采样点设置、生物量调查、土壤调查、样品处理等方面,构建泥炭沼泽碳库调查和监测技术体系,对未来规范泥炭沼泽碳库调查与监测具有指导意义。
  • 杨月, 介冬梅, 李楠楠, 李梦真, 宗雅卓, 宋丽娜
    大兴安岭阿尔山地区位于东亚季风边缘区,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理想区域。在该区的红水泡泥炭地,采集了3个泥炭芯,通过测定其腐殖化度和总有机碳含量,重建大兴安岭阿尔山地区约5 ka BP的古气候演变信息,进一步阐述东北地区气候变化规律,进而预测该区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大兴安岭阿尔山地区红水泡泥炭地的泥炭腐殖化度高,指示气候相对温暖潮湿,泥炭腐殖化度低,指示气候相对清凉干燥;泥炭中的总有机碳含量高,指示气候相对温暖潮湿,泥炭中的总有机碳含量低,指示气候相对清凉干燥;根据泥炭记录的古气候特征,将该地区5.07~0.18 ka BP期间的古气候分为4个主要阶段,5.07~4.55 ka BP阶段为气候暖湿阶段,4.55~3.27 ka BP阶段为气候由暖湿转向凉干再转向暖湿阶段,该阶段在4.14 ka BP左右发生了一次全球较为普遍的冷事件,3.27~1.16 ka BP阶段为气候由暖湿转向凉湿后再转为凉干阶段;1.16~0.18 ka BP阶段为气候转向暖湿阶段。红水泡泥炭的腐殖化度和总有机碳含量可以指示区域古气候变化。
  • 闫欣, 牛振国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认知白洋淀景观格局的时空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对于恢复和提高白洋淀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维护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对1990~2017年白洋淀进行逐年遥感分类与制图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白洋淀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其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白洋淀中的天然湿地面积约占白洋淀总面积的33%,人工湿地面积约占20%;1990~2017年,白洋淀天然湿地总体在萎缩,人工湿地和非湿地面积在增加;1995年白洋淀景观破碎化程度最严重;白洋淀景观格局的变化与降水量、人类的开发活动和水资源的调度密切相关,湖泊水位与河流的水文连通性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当湖泊水位保持在6.22 m时,白洋淀中的河流具有较好的水文连通性;大气降水量是白洋淀中的天然湿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补水措施仅能暂时缓解白洋淀的水资源危机。
  • 张云萍, 刘石宁, 徐志伟, 董彦民, 王升忠
    以长白山白江河泥炭沼泽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6月10日、7月4日、8月4日、9月7日和10月12日,在天然泥炭沼泽和排水泥炭沼泽(指经过排水的泥炭沼泽)中,采集表层(0~10 cm深度)土壤样品,测定土样中3种水解酶(β-1,4-葡萄糖苷酶、β-1,4-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和酸性磷酸酶)和2种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以及土样的理化指标,分析天然和排水泥炭沼泽表层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排水泥炭沼泽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天然泥炭沼泽;天然泥炭沼泽表层土壤中的有机碳质量比为344.57~405.84 g/kg,其比排水泥炭沼泽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大25%左右;排水泥炭沼泽表层土壤中的全氮和全磷含量略大于天然泥炭沼泽;排水泥炭沼泽表层土壤中的β-1,4-葡萄糖苷酶和β-1,4-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活性分别为0.83×10~3~1.56×10~3nmol/(g·h)和0.26×10~3~0.38×10~3nmol/(g·h),其显著低于天然泥炭沼泽;排水泥炭沼泽土壤的酸性磷酸酶活性为1.49×10~3~8.28×10~3nmol/(g·h),9月7日和10月12日其低于天然泥炭沼泽;排水泥炭沼泽表层土壤中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天然泥炭沼泽;天然泥炭沼泽表层土壤酶活性主要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排水泥炭沼泽表层土壤酶活性主要受土壤中全氮和全磷含量的影响。
  • 徐家慧, 李秀明, 薛琳, 王永, 钱法文
    白鹤(Grus leucogeranus)是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湿地保护的旗舰物种。2016年和2017年,采用卫星跟踪技术、野外观测和地面采样方法,在春季和秋季,对成功跟踪的6只白鹤在中国东北地区西部中途停歇地的活动时间和面积、栖息地类型、食源植物种类、食源植物生物量及其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6只卫星跟踪白鹤中途停歇地主要是中国松嫩平原西部的科尔沁右翼中旗、莫莫格和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周边的淡水湖泊、草本沼泽和农田,以及西辽河平原科尔沁左翼后旗的草本沼泽;白鹤中途停歇地的栖息地类型为淡水湖泊、草本沼泽和农田,淡水湖泊和草本沼泽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共计7目9科11种,其中,淡水湖泊有植物7科9种,草本沼泽有植物8科11种,以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为主;在淡水湖泊和草本沼泽栖息地的植物中,扁秆藨草(Scirpus planicumis)的重要值都最大,淡水湖泊和草本沼泽中的植物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59和0.6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10和6.73,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分别为22.87和79.12,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67和1.90,表明草本沼泽中植物群落的物种分布更均匀、物种多样性更高;在样地内发现的白鹤的可能食源植物有三江藨草(Scirpus nipponicus)、扁秆藨草、花蔺(Botomus umbellatus)、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和玉米(Zea mays),食物为食源植物的根茎或种子颗粒,对食物的理化分析发现,食物中主要有硼、锌、铁、磷、钙、钠、钾、镁等微量元素和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能量物质,淡水湖泊、草本沼泽和农田3种栖息地可以为白鹤提供的能量分别为591.06 kJ/m2、1 348.51 k J/m2和51.60 kJ/m2。因此,应该加强对白鹤中途停歇地的保护,特别需要加强对保护区周边地区及其它非保护区范围内的白鹤栖息地的保护工作,建议建立季节性的保护小区,对于典型的白鹤栖息地应该通过适当调节水位以维持草本沼泽栖息地中草本植物群落的优势地位及多样性,并加强巡护,以减少人畜对白鹤栖息地的干扰。
  • 潘存远, 吴纪华
    上海崇明东滩是作为鸟类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近年来在崇明东滩实施的对入侵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治理和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显著改善了过境水鸟的栖息环境。对鸟类栖息地生境优化开展支付意愿调查,可以帮助政府进一步明确崇明东滩鸟类栖息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鸟类栖息地保护方案的制订提供指导与建议。采用条件价值方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中支付卡式问卷调查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和线下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 319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对居民支付态度、支付意愿金额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根据2015年上海市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对上海市不同学历人口的支付意愿金额期望进行加和统计,以此估算上海市居民对崇明东滩鸟类栖息地生境优化的支付意愿。经调查发现,上海市居民对崇明东滩鸟类栖息地生境优化的整体支付意愿金额为23.51×108元,正支付意愿率为79.7%。居民支付态度与其受教育程度、对保护区熟知程度、去当地旅游次数、自身收入水平和是否在上海市长期居住显著正相关;上海市居民支付意愿金额与其受教育程度、对保护区熟知程度、去当地旅游次数、对鸟类保护的重要性认可程度、自身收入水平和是否有本地户口显著正相关。上海市居民对崇明东滩鸟类栖息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认可度较高,其对崇明东滩湿地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所选择的支付意愿金额总和超出政府对该项目的投资,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继续加强崇明东滩鸟类栖息地保护的宣传力度,并推动该鸟类栖息地生态效益的不断提升。
  • 董聿森, 夏江宝, 陆兆华, 刘京涛, 宋爱云, 房颖
    为了探讨莱州湾南岸滩涂上不同密度柽柳林(Tamarixchinensis)地的土壤理化性质,以山东昌邑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内的低密度(2 200株/hm2)、中密度(3 600株/hm2)和高密度(4 900株/hm2)柽柳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采集0~30 cm深度和30~60 cm深度土层的土壤样品,测定分析土壤样品的理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结构上,3种密度柽柳林地上层(0~30 cm深度层)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含量、总有机碳含量和各种养分含量显著大于下层(30~60 cm深度层)土壤,而上层土壤容重、含水量、含盐量和pH则显著小于下层土壤;中密度柽柳林地的0~60 cm深度土壤的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总有机碳含量和各种养分含量都相对最大,低密度柽柳林地的相应指标都相对最小;在3种密度柽柳林地中,土壤容重分别与毛管孔隙度、含水量显著负相关,土壤含盐量和pH分别与有机质含量、总有机碳含量以及各种养分含量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总有机碳含量分别与土壤各种养分含量显著正相关;柽柳林密度可以显著影响土壤理化性质,中密度柽柳林改良滩涂土壤的效果相对最佳,其能改善滩涂土壤的物理结构,提升土壤贮存、供应养分能力,减少土壤中的盐碱含量。
  • 董颖, 耿玉清, 黄桂林, 李娜, 张超英
    为了研究青海湖流域沼泽和湿草甸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结构特征,于2015年9月15~17日,在青海湖流域的小泊湖、仙女湾和鸟岛的沼泽和湿草甸中,采集表层(0~10 cm深度)土壤样品,测定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利用~(13)C核磁共振技术,分析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仙女湾、小泊湖和鸟岛湿草甸表层土壤总有机碳质量比分别为32.38 g/kg、24.85 g/kg和24.80 g/kg,比沼泽的减少了11.7%、6.68%和21.22%;表层土壤水溶性碳质量比分别为71.99 mg/kg、64.13 mg/kg和40.31 mg/kg,比沼泽的减少了13.21%、3.33%和15.78%;表层土壤易氧化碳质量比分别为850.40 mg/kg、575.99 mg/kg和663.29 mg/kg,比沼泽的减少了0.83%、21.35%和10.48%;沼泽和湿草甸表层土壤有机碳结构都以烷氧碳含量(36.71%~54.19%)所占比例最高,其它依次为烷基碳含量(25.58%~36.82%)、芳香碳含量(6.20%~16.27%)和羧基碳含量(6.65%~15.41%);湿草甸表层土壤有机碳中的烷基碳含量和芳香碳含量所占比例小于沼泽,而烷氧碳含量所占比例大于沼泽;随着沼泽退化为湿草甸,其表层土壤的总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显著减少,沼泽表层土壤有机碳结构更复杂,其有机碳库更稳定,湿草甸表层土壤有机碳结构相对简单。
  • 邹艳梅, 李沅蔚, 孙志高, 王传远
    为了研究黄河三角洲胜利油田的油气开采对当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营养器官中重金属富集和迁移的影响,于2018年7月22~28日,采集新、老油田区和非油田区内芦苇根、茎、叶样品和表层(0~10 cm深度)土壤样品,测定芦苇各营养器官中的5种重金属(Pb、Mn、Co、Ni和Zn)含量以及表层土壤样品中的5种重金属含量和总石油烃含量,分析土壤中的总石油烃对芦苇营养器官内重金属富集和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新、老油井区,表层土壤中的石油烃主要对芦苇根部富集Pb、Mn、Co和Ni的能力产生影响;在新油井区,当表层土壤中总石油烃质量比为214μg/g时,芦苇根中的Co、Mn和Pb质量比最大,分别为3.14 mg/kg、206.59 mg/kg和9.10 mg/kg,当表层土壤中总石油烃质量比为283μg/g时,芦苇根中的Ni质量比最大,为27.16 mg/kg;在老油井区,当表层土壤中总石油烃质量比为262μg/g时,重金属Co、Mn、Ni和Pb含量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28 mg/kg、166.74 mg/kg、18.60 mg/kg和4.27 mg/kg;在新油井区,当表层土壤中总石油烃质量比为283~385μg/g时,石油烃促进了芦苇营养器官中的Pb、Co和Mn向上迁移,当表层土壤中总石油烃质量比小于283μg/g时,石油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当新、老油井区表层土壤中总石油烃含量相近时,新油井区芦苇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优于老油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