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
2004~2016年,为了监测鸭绿江下游集群繁殖的鹭类巢区的分布及变化,采用巢区搜寻、样方调查和统计计数的方法,在鸭绿江下游共发现集群繁殖的鹭类7种,分别为苍鹭(Ardea cinerea)、大白鹭(Egretta alba)、小白鹭(Egretta garzetta)、中白鹭(Ardea intermedia)、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池鹭(Ardeola bacchus)和牛背鹭(Bubulcus ibis),共有繁殖巢区21处,其中16处分布于东港市境内,占总繁殖巢区数量的76%;鹭类多在丘陵或山地集聚,套里夹心子岛是唯一一处鹭类的江心洲营巢区;鸭绿江下游鹭类营巢历史分段明显,60~100 a的营巢点约占20%;截止到2016年,有4处巢区的鹭类已经迁离;2016年,研究区共分布有10 731个鹭类的巢,平均在每株树营巢2.45个,巢的平均高度为9.45 m,有巢的树的平均直径为20.8 cm;在鹭类营巢的树种中,属天然次生林的树种有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se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和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等,此外还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红松(Pinus koraiensis)、沙松(Abies holophylla)和杨(Populus spp.)等人工林,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是所有巢区中遇见率最多的树种;在东港市马家店镇东双山分布的鹭类总巢数最多,为2 500个巢;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巢区分别为老油库巢区和凤城市后屯1处的巢区;单株营巢树上的最大巢数为25个,见于前阳镇老油库的刺槐林;在粗大的营巢树木上,鹭类的巢较高、巢数较多;滨海平原的鹭类多样性(7种)显著高于北部低山区(2种);北部低山区巢的平均高度(14.6 m)、营巢树木直径(30.8 cm)都显著大于南部滨海丘陵区(巢平均高度为7.84 m,营巢树木的平均直径为17.7 cm);大白鹭为北部低山区和南部滨海丘陵区共有的常见鹭类,苍鹭也偶尔分布于南部丘陵区;苍鹭偏好河流生境,迁来时间较早,通常在清明节开始集聚;8月下旬,鹭类在巢区周围水域集结,准备南迁。自2004年开始,鹭类分布区呈扩张趋势,2004~2005年鹭类分布区扩张幅度最大,滨海平原是鹭类巢区扩张的主要区域;2004~2012年,鹭类的繁殖数量也逐年增加,其中,2010~2012年,鹭类数量剧增,而2012年之后,鹭类的繁殖数量趋于平稳。营巢树木死亡、人类干扰和可能的鹭类最佳巢区再选择是原有鹭类巢区消失的主要原因,避免人类干扰是维持巢区恒定的主要措施;应该扩大现有的鹭类保护区的面积,建立新的保护网点;应该开展更大范围的繁殖鹭类的分布区调查,确定其巢址选择的地形和生态因子,科学估算鹭类种群生产力,为实施区域生态旅游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