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信息

南京古生物所等发现奥陶纪末牙形动物古地理格局发生剧变

       对于牙形动物来说,志留纪兰多维列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经历了奥陶纪末生物集群灭绝之后,牙形动物在该时期进入了复苏和辐射阶段,其多样性和动物群面貌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通过对该时期牙形动物古地理的研究,可以全面了解牙形动物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与古环境之间的关系。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陈中阳、研究员樊隽轩与爱沙尼亚塔林理工大学地质研究所研究员Peep M?nnik整合并厘定了志留纪兰多维列世全球250个产地的牙形刺化石记录,通过定量分析,分别建立了志留纪兰多维列世“前特列奇”时间段(包括鲁丹期和埃隆期)和特列奇时间段的全球浅海界牙形动物的古地理区系,并根据其经向分布的特点,提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牙形动物古地理区系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大洋环流,而非纬向的温度等因素。

  科研人员还进一步比较了奥陶纪的牙形动物古地理区系,指出早奥陶世至晚奥陶世均显示了明显的纬向分布特点,显然在奥陶-志留纪之交,牙形动物的地理分布模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这很可能受控于奥陶纪末冰期及由此导致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它导致了牙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发生了重要变化,但具体影响机制还有待后续深入研究。

  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三古》(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上。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爱沙尼亚研究委员会项目的支持。



发布日期: 2017-08-18    浏览: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