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生,博士、研究员。1990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1992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研究。1993年,博士后出站后留所工作至今。先后到丹麦哥本哈根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从事客座研究。1996年起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学位委员、环境修复研究中心主任、资源工程与环境修复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曾获2项省部级奖和香港获裘搓基金会Croucher Fellowship。培养研究生近40名、博士后10余名。
先后担任国际水协(IWA)污泥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顾问、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肥料与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土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农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同步辐射分会常务理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同步辐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西大学、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等10多家大学和科研机构担任学术兼职,担任《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in China》、《Pedosphere》、《中国农业科学》、《环境科学学报》、《生态学报》、《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地理研究》等10多家学术期刊的编委。他曾主持或参与编写《“十一五”中国生物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十五”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环境污染与防治技术发展战略》、国务院《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国科学院农业科技发展规划》、《中国科学院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生态与环境领域)》等战略规划报告。
研究领域为环境修复、废弃物生物无害化与资源化、土壤环境质量与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