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论文
    宗跃光, 张振世, 陈红春, 郭瑞华
    地理研究. 2002, 21(1): 89-96. doi: 10.11821/yj2002010011 cstr: 32071.14.yj2002010011
    Baidu(110) CSCD(7)

    本文依据 1992 - 2 0 0 0年北京地区 2 0 0 0多个土地开发项目统计资料 ,通过实证对城市土地空间开发的理论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城市特定区域的土地开发 ,表现为乘数效应作用下的逻辑斯蒂增长。根据模型对各环线和扇面模拟的相关系数高达 0 95以上。在此基础上 ,结合北京举办奥运会带来的巨大投资规模 ,预测北京大都市土地开发的趋势

  • 论文
    方创琳, 杨洁
    地理研究. 2002, 21(2): 219-227. doi: 10.11821/yj2002020011 cstr: 32071.14.yj2002020011
    Baidu(24) CSCD(2)

    风险型区域发展规划 (简称风险规划 )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根治规划编制与实施病理 ,最大限度地提高规划编制与实施质量以及实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而推行的新兴规划生成与经营形式。本文从风险规划的概念界定与兴起缘由入手 ,尝试探讨了风险规划的竞标、契约、盲审、决策、保险、营销、保值和增值等生成与经营模式 ,为确保风险规划顺利运行 ,建议建立风险规划立法保障制度、风险规划投资基金制度、风险规划公众征询与听证制度和风险规划执业制度。最后以珠江源头第一县沾益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例 ,分析了沾益县风险规划生成与经营的具体过程。

  • 论文
    付炜
    地理研究. 2002, 21(3): 357-364. doi: 10.11821/yj2002030011 cstr: 32071.14.yj2002030011
    Baidu(36) CSCD(2)

    基于框架网络结构模型的专家知识表示方法 ,采用知识的框架网络结构描述地学环境的实体单元 ,将各级专家知识的表示以指针连接 ,形成了由知识到语义的专家知识表示的框架网络。以乌鲁木齐河流域土地合理利用规划决策专家系统的构建为例 ,阐述了该模型的构造方法和实现方案 ,并讨论了系统知识库的组织结构和推理规则的设计原理。

  • 论文
    庞奖励, 黄春长, 陈宝群
    地理研究. 2002, 21(4): 487-494. doi: 10.11821/yj2002040011 cstr: 32071.14.yj2002040011
    Baidu(69) CSCD(12)

    通过对黄土高原南部不同剖面土壤微结构的研究和与相邻地区的对比 ,探讨了风化成土过程的特征 ,揭示出全新世土壤S0 是由上下两个土壤层组成的复合土壤 ,显示两个较完整的成土过程。早期成土阶段形成了具棕壤特征的古土壤S0 2 ,晚期成土阶段形成了淋溶褐土型古土壤S0 1 。土壤S0 以上的部分是风尘堆积增强时期形成的风积黄土层 ,但被人类耕作活动所扰动。

  • 论文
    吴必虎, 李咪咪, 黄国平
    地理研究. 2002, 21(5): 617-626. doi: 10.11821/yj2002050011 cstr: 32071.14.yj2002050011
    Baidu(849) CSCD(20)

    针对目前我国世界遗产地在保护和旅游开发中的矛盾 ,从人口压力、遗产地的空间结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压力、潜在市场需求以及世界遗产地保护的资金需求角度 ,运用空间结构、计量地理学理论以及地理信息系统、问卷调查等技术手段 ,证实中国世界遗产地面临着旅游开发的巨大需求 ,进而论证了在我国对世界遗产地加强保护的必要性

  • 论文
    角媛梅, 程国栋, 肖笃宁
    地理研究. 2002, 21(6): 733-741. doi: 10.11821/yj2002060009 cstr: 32071.14.yj2002060009
    Baidu(232) CSCD(14)

    文化景观及其保护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演变 ,以及文化景观及其主要研究内容与进展进行了总结 ,并具体探讨了地处云南南部亚热带山地的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概念、特征、结构和功能及其保护措施。

  • 论文
    袁雯, 杨凯
    地理研究. 2002, 21(1): 97-106. doi: 10.11821/yj2002010012 cstr: 32071.14.yj2002010012
    Baidu(69) CSCD(10)

    本文围绕上海环境经济发展的阶段和过程 ,基于 7项原则 ,选取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总投资、城区人均居住面积、水质指数、环境保护投资等 10个指标 ,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比较分析等手段 ,对上海 1978— 1998年间城市区域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和探讨 ,寻求上海区域环境经济发展的特征和演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近 2 0年来上海环境与经济关系之间的协调状况有一定的改善 ,在经济适度增长时期这种改善表现得较为突出 ;相关分析的结果则表明 1990 - 1998年间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总体上高于 1979- 1989年间 ,且部分指标间相关系数发生了正负向的变化.

  • 论文
    张立峰, 许有鹏, 孙亚梅, 王腊春, 马劲松
    地理研究. 2002, 21(3): 365-372. doi: 10.11821/yj2002030012 cstr: 32071.14.yj2002030012

    本文介绍作者自行开发的GIS软件系统———基于空间数据库的多媒体图形查询信息系统的内容、结构和功能 ,以及在环境规划管理方面的应用。阐明了系统可满足决策管理层和公共信息发布层等不同层次的应用需求 ,对环境工程项目的规划管理可作为示范和借鉴。说明本系统除具有一般GIS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外 ,还把现代多媒体技术和GIS空间数据库技术结合起来 ,实现了在空间数据基础上的多媒体信息查询 ,丰富了GIS中属性数据查询的内容 ,提高了地图的可视性。详细介绍了一种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包含分析的算法和在本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按多边形区域进行空间相关性关系查询。

  • 论文
    李国平, 卢明华
    地理研究. 2002, 21(2): 228-238. doi: 10.11821/yj2002020012 cstr: 32071.14.yj2002020012
    Baidu(182) CSCD(19)

    在全面把握有关高科技产业分工尤其是基于价值链的区域分工理论与实践基础上 ,通过分析中关村企业调查问卷 ,验证了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各增值环节对要素条件禀赋要求的差异和区位选好 ,以及中关村部分高科技企业价值链各活动环节的空间配置 ,得出北京高科技产业在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上已经显现出价值链区域分工雏形这一结论。北京在高科技产业价值链活动中 ,具有总部、研究开发以及销售总部特化的特征 ,同时也承担部分生产制造职能。这种价值链分工雏形一方面反映出了北京在国家尺度上的要素禀赋情况 ,一方面也说明了北京的优势所在。论文还进一步总结了北京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区域分工模式 ,并结合北京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分工的基础、要素禀赋及内部差异 ,探讨了北京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区域分工的未来走向。

  • 论文
    蒋忠信
    地理研究. 2002, 21(4): 495-503. doi: 10.11821/yj2002040012 cstr: 32071.14.yj2002040012
    Baidu(43) CSCD(13)
    西藏帕隆藏布河谷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 ,因谷坡坡向的水热条件差异而导致坡向差异 ,因地貌发育和形态的沿程分异显现沿程差异 ,因其促发条件的差异又显现灾种差异。采用有序样品最优分割和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 ,揭示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差异性分布规律 :全河段可分为上游峡谷泥石流密集段 ,中游宽谷泥石流及崩塌滑坡较密集段 ,和下游、拉月曲峡谷崩塌滑坡、泥石流极密集段 ;北岸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比南岸数量多、规模大 ;崩塌滑坡有向下游增大增多之趋势。进而对道路平面选线原则提出了建议。
  • 论文
    段汉明, 张刚
    地理研究. 2002, 21(5): 627-634. doi: 10.11821/yj2002050012 cstr: 32071.14.yj2002050012
    Baidu(276) CSCD(11)

    通过分析西安城市发展在地域空间上的不利因素 ,提出新西安“一核三副”城市发展的主体框架 ,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地域空间 ,形成布局合理、发展有序、有效保护文物遗址、注重生态建设的簇状城市结构 ,并从城市之间、关中城市群带、中国中西部北方地区等多个层面探讨西安城市发展机制 ,提出以旅游商贸、科研文教、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 ,以城市运行机制、运行方式、运行环境的国际化为基准 ,促进城市综合职能的国际化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 论文
    吴佩林
    地理研究. 2002, 21(6): 741-741. doi: 10.11821/yj2002060010 cstr: 32071.14.yj2002060010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鲁奇研究员任中方总协调人的中国与欧盟合作科研项目———“可持续性农业生态系统管理与城乡互动发展研究 (SustainableAgroecosystemManagementandtheDevelopmentofRural -UrbanInteractioninRegionsandCitiesinChina)”项目启动会于2 0 0 2年 10月 14日至 16日在河北省保定市召开。来自欧盟、MTTAgrifoodFinland (芬兰 )、TheImperialCollegeofScience ,TechnologyandMedicine (英国 )、中科院地理科

  • 论文
    张文忠, 樊杰, 杨晓光
    地理研究. 2002, 21(1): 107-114. doi: 10.11821/yj2002010013 cstr: 32071.14.yj2002010013
    Baidu(38) CSCD(6)

    在实地调研基础上 ,对重庆市区企业的空间扩散行业类型、过程及效果进行了分析。近期 ,市区企业向外扩散的产业主要集中在汽车和摩托车配件类企业、食品和饮料类企业以及纺织和服装类企业。空间扩散范围近期以市区近郊为主 ,中期以市区周边县区和中等城市为主 ,远期则不断向三峡库区其它县区发展。在企业空间扩散分析基础上 ,重点就重庆市区企业对库区企业的空间整合模式进行了研究 ,并对不同的模式作了分析和探讨。

  • 论文
    吴玉萍, 董锁成, 宋键峰
    地理研究. 2002, 21(2): 239-246. doi: 10.11821/yj2002020013 cstr: 32071.14.yj2002020013
    Baidu(840) CSCD(92)

    选取北京市 1985~ 1999年经济与环境数据 ,通过分析经济因子与环境因子相互关系 ,探究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演替轨迹 ,以建立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 ,为评价北京市环境政策提供依据。实证研究表明 :北京市自 1985年以来随着经济增长其环境恶化程度在下降 ,且已进入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后期阶段。北京市各环境指标与人均GDP演替轨迹呈现显著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 ,但比发达国家较早实现了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转折点 ,且到达转折点的时间跨度小于发达国家。这主要归功于中国及北京市政府近 10年来 ,尤其 1995年以来有效环境政策和巨额环境投资以及科技后发优势。

  • 论文
    张建春, 彭补拙
    地理研究. 2002, 21(3): 373-383. doi: 10.11821/yj2002030013 cstr: 32071.14.yj2002030013
    Baidu(364) CSCD(30)

    河岸带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旅游价值。河岸带研究以生态学、水文学和地貌学为基础涉及多种学科和技术。我国河岸带及其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理论与实践研究均较为薄弱。本文基于 6年河岸带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的科学研究实践 ,阐述了河岸带研究的意义、内容及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能 ;分析了河岸带生态重建的理论与技术方法 ,探讨了河岸带滩地生态重建的措施及河岸带今后管理的目标、原则和方向 ,并以皖天柱山麓潜水河岸带滩地生态重建为例进行了验证

  • 论文
    郭腾云, 陆大道, 甘国辉
    地理研究. 2002, 21(4): 504-510. doi: 10.11821/yj2002040013 cstr: 32071.14.yj2002040013
    Baidu(105) CSCD(16)

    在对近 2 0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政策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 ,文中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和有关统计数据 ,对我国对外开放这一区域发展政策对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作用进行了定量研究 ,首次从量的方面探讨了对外开放政策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及其差异。通过计量经济模型模拟计算 ,2 0世纪 80年代初至 1 999年对外开放政策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GDP的直接作用率达到 2 1 39% ,使其相应的GDP年增长速度由9 1 %提高到 1 0 2 4 % ,提高了 1 1 4个百分点。而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 ,由于对外开放较晚 ,对外开放政策的力度远不如东部沿海地区的大 ,从 90年代初期开始的沿江、沿边对外开放政策对我国中西部地区GDP的直接作用率为 4 2 4 % ,仅为前者的 2 0 %左右 ,使其相应的GDP年增长速度也仅由 8 96 %提高到 9 2 7% ,仅提高 0 31个百分点 ,两者的差距非常明显。

  • 论文
    冯健
    地理研究. 2002, 21(5): 635-646. doi: 10.11821/yj2002050013 cstr: 32071.14.yj2002050013
    Baidu(612) CSCD(70)

    基于四次人口普查数据 ,本文探讨了杭州城市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化规律。首先提取了不同年份城市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数据 ;然后根据人口分布的曲线特征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数学模型进行拟合、比较 ,发现杭州市的人口分布服从Clark模型的修正形式———加幂指数模型 ;借助模型参数进行城市增长及其空间动力学分析 ,发现反映信息熵的约束参数波动升高、渐次逼近于 1,从而揭示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城市演化过程中自组织能力的加强以及郊区化的发展 ,城市空间复杂性程度增高 ,城市内各功能单元的效用增强 ,城市的空间结构进一步趋向新的有序状态。本文借助前沿科学思想及郊区化理论 ,尝试提出一个分析城市人口时空变化规律的完整范例 ,对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也具借鉴意义

  • 论文
    陈彦光, 刘继生
    地理研究. 2002, 21(6): 742-752. doi: 10.11821/yj2002060011 cstr: 32071.14.yj2002060011

    空间相互作用是先于城市体系而存在的重要概念 ,引力模型是描述空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函数之一 ,但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不明确而且实际应用有局限。本文首先从城市地理系统的广义分形假设出发 ,推导出引力模型的幂函数形式 ,使其从一个经验模型上升为理论模型 ;进而引入时变函数和时滞参数将引力模型推广为更为一般和更加实用的形式 ,为发展城市引力过程的空间互相关分析和功率谱分析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借助 194 9~ 1998年 5 0年的人口演化数据 ,以北京 -天津的空间相互作用为实例 ,对基于城市引力关系的空间作用进行了相关分析和波谱分析 ,从而提供了城市网络空间相互作用广义引力分析的典型范例。

  • 论文
    曾尊固, 熊宁, 范文国
    地理研究. 2002, 21(1): 115-124. doi: 10.11821/yj2002010014 cstr: 32071.14.yj2002010014

    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为适应于不同农业地域主导产品优势、市场指向、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主要农业产业化模式。江苏省内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区域差异显著 ,对不同地区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的形成与选择有重要影响。苏南地区宜以加工企业带动型、专业市场辐射型、主导产品依托型为主.

  • 论文
    任东明, 樊杰, 胡宝清
    地理研究. 2002, 21(2): 247-256. doi: 10.11821/yj2002020014 cstr: 32071.14.yj2002020014
    Baidu(24) CSCD(1)

    以重庆库区为例 ,首先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分析了三峡库区经济的二元化特征。静态特征表现在城乡之间资本存量、生产率和收入水平三个方面的差异。动态特征主要表现为投资结构变化中工业投资比重远远高于农业 ;比较劳动生产率演变中工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远远高于农业部门 ;城乡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变动中非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和消费水平 ;产业演进过程中 ,产业内部的产业分工和技术等级上的二元性。其次 ,探讨形成三峡库区二元经济结构的成因。最后 ,提出改变库区二元经济结构的具体途径是加强库区中心城市与周围地区的经济联系 ,发挥中心城市对库区的带动作用 ,实现城市工业与乡村工业互动和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

  • 论文
    章文波, 谢云, 刘宝元
    地理研究. 2002, 21(3): 384-390. doi: 10.11821/yj2002030014 cstr: 32071.14.yj2002030014
    Baidu(196) CSCD(39)

    降雨侵蚀力反映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 ,是定量预报土壤流失的重要因子。降雨动能与最大 30min雨强的乘积EI30 是最常用的降雨侵蚀力指标 ,但计算复杂 ,且资料难以获得。本文从利用易获取的气象资料计算降雨侵蚀力出发 ,通过对全国 13个代表性小区侵蚀资料和 12个气象站降雨资料的分析 ,确定我国降雨侵蚀力指标为雨量和最大 10min雨强的乘积PI10 ,其精度与常用的侵蚀力指标EI30 相当。为方便对比分析并统一单位 ,进一步建立了指标PI10 与EI30 的转换关系 :(EI30 ) =0 1773(PI10 )。这样可充分利用覆盖全国的气象站整编资料 ,计算全国降雨侵蚀力 ,为水土保持规划服务

  • 论文
    李文君, 杨明川, 史培军
    地理研究. 2002, 21(4): 511-518. doi: 10.11821/yj2002040014 cstr: 32071.14.yj2002040014
    Baidu(199) CSCD(10)

    根据 1 952 - 1 999年唐山市三类产业、工业各部门产值的变化分析了唐山市的产业发展过程 ,结合 1 985- 1 999年汇总企业的万元产值能耗、工业用水量、“三废”排放量 ,比较分析了各工业部门污染源的动态变化 ,剖析了唐山市资源消耗型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影响。通过对环境影响机制的分析 ,认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是协调唐山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和长期任务 ,而改进目前的工业生产方式 ,削减单位产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更为迫切 ,同时应重视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监督机制的完善和落实。

  • 论文
    徐勇, 韩国义, 甘国辉
    地理研究. 2002, 21(5): 647-655. doi: 10.11821/yj2002050014 cstr: 32071.14.yj2002050014

    “赈济退耕”是目前国家关于黄土丘陵区生态重建的主体措施。本文在总结“赈济退耕”措施及其基本特点的基础上 ,根据土地利用、耕地坡度分级数据和“赈济退耕”现行标准分别计算了黄土丘陵区各县退耕 2 5°和 15°以上坡耕地的面积和政策性补贴资金需求额度。在构建并采用退耕指数和政策性补贴资金密度指数等指标对 5 5个县 (市、区 )进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 ,分析了黄土丘陵区生态重建“赈济退耕”规模及政策性补贴地域分异特征

  • 论文
    王茂军, 张学霞, 张文忠
    地理研究. 2002, 21(6): 753-762. doi: 10.11821/yj2002060012 cstr: 32071.14.yj2002060012

    以大连市为例 ,首先利用ARC/INFO软件将研究地区划分成 162个元胞作为评价的基本空间单元 ,建立了居住环境评价的面源模型。其次利用MDS方法确定了评价因子、列联表法验证了居民属性与居住环境评价之间的相互独立程度、因子分析方法探讨了居住环境评价结构的平行性。最后应用GIS对居住环境评价空间分异现象进行了分析。

  • 论文
    苗长虹, 樊杰, 张文忠
    地理研究. 2002, 21(1): 125-133. doi: 10.11821/yj2002010015 cstr: 32071.14.yj2002010015
    Baidu(142) CSCD(9)

    本文整合现代经济地理学、新制度主义和演化经济学、规范性区位分析三种理论 ,提出了一个包括制度、技术、市场、区位资源禀赋等区位因子并将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相结合的综合区位分析框架。

  • 论文
    甄峰, 顾朝林
    地理研究. 2002, 21(2): 257-266. doi: 10.11821/yj2002020015 cstr: 32071.14.yj2002020015
    Baidu(527) CSCD(35)

    以信息技术为主线 ,从新的研究课题、研究范式的转变及研究重点三个方面将西方学术界对信息时代区域与城市空间结构及其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文章指出 ,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应用使得地理学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对信息活动的关注使得新的研究课题和分支学科不断涌现。同时 ,信息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作用也改变着传统的思维范式。主要的研究内容总结如下 :1)赛伯空间———新的空间逻辑 ;2 )区位研究 ,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研究 ;3)空间的分散与集中、均衡与非均衡发展 ;4 )创新网络与区域空间结构 ;5 )信息发展模式的空间结果 ;6 )新空间极化现象。

  • 论文
    孙武, 李保生
    地理研究. 2002, 21(3): 391-398. doi: 10.11821/yj2002030015 cstr: 32071.14.yj2002030015
    Baidu(29) CSCD(1)

    利用EOF (经验正交函数 )方法对河北坝上和内蒙古后山地区近 4 0年降水、年风速、大风日数、气候因子、牲畜头数和气候产量等 6个沙漠化波动因子主分量进行了计算 ,表明沙漠化诸因子尽管受降水的影响有同步波动的一面 ,但又可分解为风、畜、水三个相对独立变化的系列。由此将年大风日数、气候因子、牲畜头数和气候产量确定为影响沙漠化的主要波动因子 ,并以生物学年度将其按牧区和农牧交错区两类进行等权重耦合。结果表明 ,近 4 0年全区沙漠化因子主分量的耦合度经 3年滑动平均后 ,在 2 5 %~ 10 0 %间变化 ,196 5年至今一直维持在 75 %上下波动 ,196 7~ 1977年为耦合度最高的阶段。 80年代中期多雨段沙漠化的持续蔓延 ,充分证明了人类不合理活动在坝上后山地区沙漠化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 论文
    薛汉喜
    地理研究. 2002, 21(4): 519-527. doi: 10.11821/yj2002040015 cstr: 32071.14.yj2002040015

    中国企业集团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大型企业组织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研究其国际化扩张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在详细介绍Hayter的国际企业区位进入理论的基础上 ,以海尔集团为例 ,分析了企业集团的国际化扩张过程 ;其次 ,分析了海尔集团所具有的进入优势以及所面临的空间进入壁垒。海尔集团所具有的进入优势有管理与文化优势、技术创新优势、产品质量优势、营销优势 ,但还面临着心理距离、企业规模小以及东道国政策的限制等空间壁垒。最后 ,提出了有关企业集团国际化扩张的一些对策。

  • 论文
    张晓平
    地理研究. 2002, 21(5): 656-666. doi: 10.11821/yj2002050015 cstr: 32071.14.yj2002050015
    Baidu(277) CSCD(21)

    自 198 4年国务院首批设立开发区以来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历了沿海布点、东南铺开和向全国推进三个阶段。开发区是 18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部分开发区在吸引外资、扩大出口、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多方面起到了窗口、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已经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开发区成长和发展的动力主要是政策作用力、市场作用力和社会文化作用力 ,从长远来看 ,学习和创新能力是开发区发展的重要提升力。对开发区发展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政策作用层面上 ,而应着眼于构建区域发展的内动力

  • 论文
    曾磊, 雷军, 鲁奇
    地理研究. 2002, 21(6): 763-771. doi: 10.11821/yj2002060013 cstr: 32071.14.yj2002060013
    Baidu(640)

    科学评价城乡关系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状况是城乡一体化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影响城乡融合诸多因素的基础上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用以反映区域城乡关系发展特征及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用此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值———城乡关联度对我国 31个省 (直辖市 ) 2 0 0 0年城乡关系发展状态进行了静态评价 ,评价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城乡两大开放系统之间的要素流转情况和区域城乡关系发展的实际水平。文中对城乡关联度概念及其评价方法的提出是对城乡关系及其量化评价研究所做的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