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研究论文
陈凯, 冯玥扬, 周妍汐, 宋雯, 周强, 陈睿山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将持续快速增长,而土地利用是其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漂浮式光伏作为一种重要的光伏发展模式,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相较于陆基光伏,表现出土地和水蒸发节省、光伏性能提升以及水生杂草抑制的显著优势。若漂浮式光伏与现有水电集成,还将有助于光伏发电的输送和大规模消纳。然而,这些优势通常以定性方式呈现,尚缺乏系统的定量化分析。以黄河上游鄂陵湖湖口至青铜峡河段为研究区域,基于水电站信息和气象数据,运用光伏系统性能模型以及光伏系统覆盖水体的蒸发模型,评估了“现有水电+漂浮式光伏”发电系统中漂浮式光伏的潜在发电、土地和水蒸发节省效益以及实施建设可行性。结果表明:漂浮式光伏若覆盖现有水电站水库水域面积的10%,其发电、土地节省和水蒸发节省三方面的年经济效益分别为53.80亿元、0.78亿元和0.52亿元,累计年经济效益55.10亿元;生命周期结束时的总投资和潜在净收益分别为930.60亿元和414.70亿元,投资回报率均值为1.78%,具备实施建设的经济可行性。研究结果证实了“水电+漂浮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综合优势,有助于推动中国调整和优化相关政策,促进光伏项目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