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李淑琴, 彭飞, 刘春涛, 王浩然
    世界地理研究. 2024, 33(01): 70-82.
    人口资源日益成为区域发展和国家间地缘经济博弈的核心要素,全球范围内人口问题的普遍性使得探讨其与地缘经济间耦合协调关系成为新的议题。本研究聚焦东北亚地区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蒙古等五国,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1999—2020年间地缘经济与人口资源的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1)尽管各国在地缘经济和人口资源发展上整体上升,但差异显著。中国发展迅速且均衡,日本相对疲软,韩国在两方面均稳定增长,而俄罗斯和蒙古发展缓慢,俄罗斯更显孱弱。(2)耦合协调方面,东北亚地区正从磨合期过渡到初步协调阶段,2020年,除蒙古呈现同步型相对发展特征外,其余国家均呈人口资源滞后型。(3)针对当前问题,从提升区域创新水平、打造区域利益共同体、缓解区域人口老龄化三方面为东北亚地区应对人口资源与地缘经济耦合协调挑战提出建议。
  • 楚天骄
    世界地理研究. 2024, 33(01): 107-118.
    当前,城市发展已进入数字化转型阶段。城市数字化转型是适应竞争环境快速变化和生存环境不确定性的客观需要,其本质是以优化城市复杂巨系统为目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及相应的体制机制变革,以数据的自动流动化解系统的不确定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构建城市新竞争优势。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逻辑起点是提高城市韧性,应围绕提高城市韧性发展的核心能力构建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框架。立足于提高城市韧性的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先后经历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四个阶段,通过凸显数据资源的战略地位,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政府服务和城市治理四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上海的实践验证了这一实施框架的合理性。
  • 蔡中祥, 黄哲琨, 郭勇, 公茂玉, 王岩, 常耀伟
    世界地理研究. 2024, 33(05): 60-72.
    为揭示2001—2020年巴基斯坦恐怖袭击事件的时空演变规律,基于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收录数据,采用核密度、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等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1—2020年巴基斯坦恐怖主义形势经历了三个阶段,阶段转折点与政治权力交替高度吻合;空间分布从“三角形”转变为“N字形”,形成了以卡拉奇、白沙瓦、奎达为核心的3大恐怖袭击聚集区,伤亡人数的密度值显著减小,但恐袭活动范围有所增大,且卡拉奇、奎达地区恐袭密度值下降不明显;不同阶段恐袭事件的空间自相关呈现分异性,原FATA、奎达聚集区聚类特征主要为H-H特征,而卡拉奇聚集区为H-L特征;使用爆炸物的恐怖袭击频次最多,近年来,对军事、警察和记者媒体的袭击开始增多;巴基斯坦恐袭事件的演变受认同因素、政治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地理位置因素等驱动,并被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离势力利用,造成巴基斯坦恐袭事件范围不断扩大、中心城市成重灾区、影响愈发恶劣等后果。
  • 安頔, 胡映洁, 万勇
    世界地理研究. 2024, 33(01): 134-148.
    使用ICEEMDAN方法和有向网络分析方法,对中国336个地级以上行政单元间百度搜索指数进行降噪处理、构建有向与无向加权网络,分析2014—2019年网络层级结构、节点不对称性、空间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演变特征。发现:(1)大数据降噪处理具有必要性,降噪处理获得的长期趋势数据能有效揭示网络节点演变特征;(2)信息流网络具有显著不对称性特征,有向网络分析方法能更好地揭示节点的异质性特征;(3)网络节点成长路径具有非均衡性,对内、对外联系增长表现出阶段性特征;(4)信息流网络具有全国范围和城市群、省域范围两种尺度组织形式,分别表现出异配性、无标度网络特征和同配性、小世界网络特征,兼具长距离联系与地理临近的特点。这表明信息流网络兼具中心地和网络化两种理论范式的形态结构特点,体现出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关联性。
  • 世界地理研究. 0,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