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峡谷型流域主要生态系统的碳分布——以晴隆孟寨流域为例

展开
  • 贵州师范大学;镇江市第三中学;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

网络出版日期: 2015-07-15

基金资助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70400); 贵州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黔科合SY字[2012]3011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40721002); 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2008]2063号)

摘要

通过对晴隆孟寨流域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的调查,结合生物量回归方程式和土壤有机质数据,测算峡谷型喀斯特几种植被植物层、土壤层、枯落物层的碳密度状况,分析不同植物类型的碳密度及碳分布特征,发现晴隆孟寨流域上游中游碳密度高于下游,陡坡顶部的碳密度>缓坡顶部,陡坡中部碳密度<缓坡中部,陡坡部分顶部碳密度>底部>中部,缓坡部分顶部碳密度>中部>底部,主要的几种植被平均植物层碳密度在2.01~64.83 t/hm2,与全国其他地区植被层碳密度相比表现为低生物量、低碳密度。土壤碳密度在整个碳密度中贡献最大,在58.16~154.13 t/hm2。自然生态系统(山地)土壤碳密度虽然较低,但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枯落物层的碳贮量对整个生态系统碳贮量的贡献不大,均低于5%。喀斯特峡谷地区土壤薄、砾石含量大是较其他地区碳密度低的根本原因,因此选择不同的植被类型和不同的森林管理方式,是治理该地区石漠化的关键。

本文引用格式

范文娟, 容丽, 张振球 . 喀斯特峡谷型流域主要生态系统的碳分布——以晴隆孟寨流域为例[J]. 山地学报, 2015 , 33(04) : 457 -464 . DOI: 10.16089/j.cnki.1008-2786.000057

Options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