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拐卖儿童犯罪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展开
  •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2-15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87114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6YJAZH028); 西北大学“仲英青年学者”支持计划(2016)

摘要

拐卖儿童犯罪对社会的危害严重,对家庭和个体的影响深远。早前研究侧重于犯罪现象的宏观分析,当前亟需转向重点地域与重点人群开展研究。本文聚焦我国拐卖犯罪的高发省份湖北,采用文本分析、数理统计、空间分析等方法探究湖北省拐卖儿童犯罪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被拐儿童的性别年龄结构呈"工"字形特征,高发于1—6岁和13—17岁年龄段,男童为被拐主体,多由城镇拐出;(2)犯罪时间上呈"峰"型态势,1981—2005年为高发时段,多发于夏季、周日、喜庆节日、元旦及寒暑假等;(3)市域空间上以武汉为热点区,区县上表现为"两冷两热"的空间布局,微观地点上高发于居住用地、交通设施用地,以村庄里、街道、车站等地点为最,且各性别年龄段儿童被拐场所存在显著差异;(4)拐卖儿童犯罪与人口性别比及城镇化率显著相关。

本文引用格式

王皎贝, 李钢, 周俊俊, 马雪瑶, 徐婷婷, 薛淑艳 . 湖北省拐卖儿童犯罪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人文地理, 2021 , 36(01) : 73 -83 . DOI: 10.13959/j.issn.1003-2398.2021.01.010

Options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