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 7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23-12-25
      


  • 全选
    |
  • 童珺玥, 吴旗韬, 千庆兰
    2023, 7(04): 343-353.
    热带气旋是指产生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气旋性涡旋,常伴随大风、巨浪、暴雨等灾害现象,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中国是受热带气旋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科学评估热带气旋的灾害风险,对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作者基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结合核密度算法,对1980-2022年间所记录的99°E-160°E,2°N-52°N范围内的热带气旋路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西北太平洋海域受热带气旋灾害的影响程度,并划分灾害风险等级;同时测算1980-2022年间中国陆域累计受热带气旋灾害的侵扰次数,从而得到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灾害空间风险评估数据集(1980-2022)。数据结果表明,菲律宾海及中国南海海域受热带气旋灾害的影响最为严重,具有最高的风险等级;中国陆域地区受热带气旋侵扰的累计次数表现为由沿海向内陆地区逐渐递减的规律;海南省受热带气旋灾害的侵扰次数最多,其次是台湾省、广东省雷州半岛地区。本数据集内容包括:(1)西北太平洋海域热带气旋灾害风险等级;(2)中国陆域累计受热带气旋侵扰次数;(3)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统计信息。数据集存储为.tif和.xls格式,由3个数据文件组成,数据量为1.15 MB(压缩为1个文件,224 KB)。
  • 赵永强, 田冬, 刘伟
    2023, 7(04): 354-361.
    基于2000-2020年中国农村的基本信息数据,通过物质流分析方法,量化和评估了氮素在中国农村居民生活系统中的输入输出及其环境影响,整理计算得到中国农村生活源氮素流动特征的数据集。该数据集内容包括:2000–2020年中国农村家庭食物、工业日用品和生活燃料消费氮量及其输入路径,活性氮排放特征,NH3挥发,NOx和N2O的来源及其排放量。该数据集存储为.xlsx格式,1个数据文件,数据量为22 KB。
  • 叶鹏, 王曙, 陈培, 贾子谊, 鲁艳旭
    2023, 7(04): 362-368.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对于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基于国务院1961、1982、1988、1996、2001、2006、2013和2019年先后八次发布的505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利用百度地图服务接口提取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理坐标,获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空间分布数据集。该数据集包括每个国保单位的名称、编号、分类号、时代、文物类别、批次和地址等信息。数据集以.shp和.xls格式存储,由8个数据文件组成,数据量为25.8 MB(压缩为1个文件,839 KB)。
  • 曾林, 拉珍, 德吉央宗, 牛晓俊
    2023, 7(04): 369-374.
    本文以Landsat系列和GF1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人工目视解译方法,研发了1972-2023年玛旁雍错和拉昂错的矢量边界数据,并计算了对应的湖泊面积,构成玛旁雍错水域变化数据集(1972-2023)和拉昂错水域变化数据集(1972-2023)。两个数据集包括1972、1977、1994、2000-2023年共27期玛旁雍错和拉昂错的矢量边界和面积数据。数据的空间分辨率为30 m。数据集存储为.shp格式,玛旁雍错和拉昂错均由189个数据文件组成。1972-2023年玛旁雍错面积呈略微减少趋势,面积在412 km2左右;拉昂错面积呈明显减少趋势,平均速率为-4.238 km2/10a。玛旁雍错湖面空间变化不明显,东北部与南部水岸线略有变化。拉昂错变化较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南部。
  • 张萍, 范敬龙, 丁刚, 李生宇
    2023, 7(04): 375-381.
    阿克苏-阿拉尔区域指阿克苏地区与阿拉尔市,位于新疆中部。作者基于GoogleEarth Engine(GEE)平台,利用2020年Landsat8、Sentinel-2和MOD13Q1遥感影像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方法对阿克苏地区与阿拉尔市棉花种植区域进行提取,并进行分类处理,得到该区域的棉花分布数据集(2020)。作者对各县域影像总体分类精度都在0.9以上,Kappa系数都在0.8以上。该数据集内容包括:(1)研究区棉花种植分布,空间分辨率为250 m;(2)样本点数据。该数据集存储为.tif、.shp格式,由17个数据文件组成,数据量为385 KB(压缩为1个文件,134 KB)。
  • 朱永璐, 张扬, 杨仁知, 阿说阿衣, 乃古么尔歪
    2023, 7(04): 382-390.
    城市建成区可以反映城镇化进程与城市空间格局,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信息,准确提取城市建成区边界对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数据集结合城市建成区的景观及功能特征,以2010、2020年的Landsat TM/OLI影像和百度电子地图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为数据源,构建了建成区综合指数(POI&ISA)反映建成水平,并通过最佳阈值选取等步骤提取得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建成区的实验数据集。本数据集包括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两期(2010,2020)实验建成区边界及面积统计数据。数据集存储为.shp和.xlsx格式,数据集由257个数据文件组成,数据量为974 KB(压缩为1个文件,611 KB)。
  • 范文颖, 王姣娥, 黄洁
    2023, 7(04): 391-398.
    出行韧性反映了居民出行在经受负向扰动之后恢复到原有供需均衡状态或形成新均衡状态的过程,能够过程性、连续性、动态性表征居民出行与扰动、城市空间、交通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出行韧性的测度关键是研究对象的交通需求如何恢复到扰动之前的水平,或在与扰动长期耦合的过程中形成稳定状态的能力。作者根据2020年2月至9月的北京市手机信令数据,以北京市六环以内为研究区域,采用K-means聚类方法,计算了北京市六环内出行韧性空间分异数据集(2020)。该数据集内容包括:(1)基于点的聚类因子和计算结果数据,包括聚类点的编号(GID)、疫情扰动下出行恢复的速度(25rate)和幅度(29rate),以及聚类的类型结果(Kmeans_clu)。(2)出行韧性的核密度值。该数据集存储为.shp和.tif格式,由47个数据文件组成,数据量为5.32 MB(压缩为1个文件,1.01 MB)。
  • 王东亮
    2023, 7(04): 399-405.
    实时的牧草分布数据对指导牧民放牧有重要意义。以呼伦贝尔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第一牧场为研究区,构建了一套基于无人机的草地关键参量快速生产流程方法,耗时5小时22分钟完成牧场牧草分布数据获取。该方法利用固定翼无人机对牧场快速航拍,基于ODM开源库对影像进行快速拼接,基于可见光植被指数(VDVI)计算植被覆盖度,基于历史数据构建的生物量反演模型开展生物量反演。尽管精度有待验证,研究对指导天然草原临场放牧有一定现实意义。呼伦贝尔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第一牧场无人机数据集包括:(1)拼接后的正射影像1张,影像尺寸为94,103×56,859;(2)VDVI图1张,影像尺寸为21,754×13,188;(3)植被覆盖度(FVC)图1张,影像尺寸为21,754×13,188;(4)生物量(AGB)图1张,影像尺寸为21,754×13,188。该数据集以.shp格式存储,有16个数据文件组成,数据量为1.23 MB(压缩为1个文件,237 KB)。
  • 黄耀辉, 王振波, 王少华, 徐大川, 李霄, 周俊源
    2023, 7(04): 406-416.
    研究洛阳镇银杏古树空间分布有助于认知银杏古树的地理分布规律,可为乡村振兴建设和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提供可支撑依据。本数据集是在作者对洛阳镇银杏古树调查工作所获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海拔、地形、水体、道路等多元异构数据,建立的湖北随州洛阳镇银杏古树空间分布数据集(2023)。数据结果表明:洛阳镇银杏古树数量、密度相对较高,已获取地理位置的银杏古树共2,036棵,银杏古树的空间分布受到地形、海拔、水体、道路等因素共同影响,分布较为聚集,主要聚集于洛阳镇西南部。数据集内容包括:(1)银杏古树的分布,属性数据包括树的地理位置、高度、胸径、长势、古树等级等;(2)高程分类数据;(3)离道路的距离;(4)银杏树分布随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变化的统计;(5)野外考察照片。数据存储为.shp、.xlsx、.jpg和.txt格式,由41个数据文件组成,数据量为88.9 MB(压缩为1个文件,83.2 MB)。
  • 马瑞明, 樊懋祥, 郧文聚
    2023, 7(04): 417-422.
    随着社会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以健康为需求导向的高品质生活是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但慢性病愈加普遍,医院人满为患,肿瘤癌症高发等健康问题时刻威胁着人民的生活福祉,根本在于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健康。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需要从吃得饱转向吃的好,以土宜科学为整体解决途径,地理标志产品为旗舰表征,国土空间治理为保障的科学政策体系。
  • 云振宇, 李治平, 张瑶, 谭琪琦
    2023, 7(04): 423-428.
    地理标志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贸易投资和文化遗产的保护至关重要,在中国受到高度重视。由于地理标志的地域复杂性,地理标志产品在特色品质挖掘、高水平保护等方面仍存在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聚焦于地理标志产品特色质量保护技术的发展,探讨了现代分析技术在地理标志产品品质挖掘中的应用,组学技术在产品身份确认中的新前景与挑战,地理标志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国内外实践的差异,以及国内外产区分类分级的实践探索。面对机遇与挑战,中国已经开始采用标准化的理念和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设立专门技术委员会机构推动国家标准制修订,与国际组织合作促进国际保护与发展,聚焦科技论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推动地理标志产品的国际化与高质量发展。
  • 艾里西尔·库尔班, 李莉敏
    2023, 7(04): 429-432.
    <正>2023年10月20日,由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主办,库尔勒市阿瓦提乡人民政府、库尔勒市科学技术局联合承办的“库尔勒香梨品牌保护与应用”为主题的“地理大数据百校(乡)传播”第40场报告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阿瓦提乡成功举办。报告会的内容是针对目前库尔勒香梨品牌的保护和应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科技助力的解决方案。
  •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Global Change Data & Discovery
    2023, 7(04): 433-434.
    <正>2023年10月27-28日,国际数据委员会(CODATA)在奥地利萨尔茨堡(Salzburg)和线上举行该委员会最高审议大会。按照大会程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闯研究员被安排在会上就成立国际数据委员会“优质地理产品生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任务组做了说明。经过无记名投票,大会批准了包括“优质地理产品生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内的8个任务组。担任“优质地理产品生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任务组共同主席的是来自中国、澳大利、
  • 刘闯, 白玉琪
    2023, 7(04): 435-438.
    <正>2023年11月6-11日,地球观测组织(GEO)在南非开普敦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为期一周,主题为“倾听地球”(The Earth Talks)的GEO会议周。会议周包括GEO第19届全会、第6次部长级峰会、第62次执委会会议以及近70场不同主题的边会和地球观测成果展览。来自世界各地近千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周的各项活动。由国家遥感中心组织的中国GEO代表团近7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他们来自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