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23年, 7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23-03-25
      

  • 全选
    |
  • 丁锐, 史文娇
    2023, 7(01): 1-45298.
    西藏作为一个气候条件相对极端和生态较为脆弱的地区,减缓气候变化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助于保障高原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本数据集基于气候站点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使用3类统计模型,分析了1993-2017年间气候变化(最低气温、降水量、生长度日和太阳辐射)对西藏县(区)级谷物单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93-2017年气候变化对于西藏谷物单产总体为正相关影响,平均影响为2.39%。数据集覆盖西藏7个地级行政单元、63个县级行政单元。数据集包括:(1)1993-2017年西藏地级行政单位谷物单产;(2)1993-2017年西藏县级尺度谷物单产;(3)1993-2017年西藏地级行政单位谷物生长季最低气温、累计降水、生长度日和累计太阳辐射;(4)1993-2017年气候变化对西藏县级尺度谷物单产的影响百分比。数据集存储为.xlsx和.shp格式,由7个数据文件组成,数据量为7.99MB(压缩为1个文件,2.62 MB)。
  • 吴溪, 史文娇, 陶福禄
    2023, 7(01): 8-45522.
    森林水源涵养服务是存储和调控水资源的重要过程,基于Meta分析的中国森林水源涵养空间分布数据集以收集的1,045个关于全国森林水源涵养的相关参数及其影响因素的观测点数据为基础,通过综合蓄水能力法计算了点尺度观测的林冠截留、枯落物持水和土壤蓄水,然后利用随机森林模型预测了森林及其各蓄水层水源涵养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观测数据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在预测中国森林水源涵养空间分布上有较好的成效。中国森林水源涵养能力总体呈南高北低的趋势,四川、西藏、云南的森林水源涵养总量较高。该数据集包括了以10km×10km网格为基础的分植被类型的森林水源涵养数据,及1,045个森林水源涵养观测点数据。数据集存储为.shp和.xlsx格式,由9个数据文件组成,数据量为118 MB。
  • 王姣, 张峰, 师庆东
    2023, 7(01): 19-24.
    克里雅河下游的达理雅博依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最大的一处原始牧业绿洲,生态用水与其上游于田现代绿洲垦殖存在严峻的供需矛盾。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在克里雅河下游的其格阔依干设置本文研发的水位计一台,记录了每天的水位动态数据;在达理雅博依1号井,运用HOBO水位计测量了同时段地下水水压、气压等数据,得到2013–2014年克里雅河下游地表水水位与地下水埋深变化数据集。该数据集包括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间如下测量数据:(1)测量点的位置数据;(2)其格阔依干观测点地表水水位日变化值及均值;(3)地下水埋深日变化数据和日均值数据;(4)地下水埋深测量时的气压和水压日变化数据。地表水水位单位为cm,地下水埋深单位为m,存储格式为.shp和.xls,数据量为267 KB(压缩为1个文件255 KB)。
  • 邢路歌, 张扬, 阚瑷珂, 代航, 成嘉莉, 陈飏, 刘通
    2023, 7(01): 25-32.
    藏羌彝走廊是西南地区藏族、羌族、彝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交往交流的历史见证,作者综合考虑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特点,基于基础地理信息、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布、全国人口普查等多源数据,构建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指数作为范围识别的关键指标,对藏羌彝走廊的空间范围进行了初步界定,并研发出《藏羌彝走廊空间范围数据集》。结果表明,藏羌彝走廊空间范围包括162个县级行政区,涉及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的25个市州。数据集内容包括:(1)藏羌彝走廊范围边界数据;(2)藏羌彝走廊各县(市)少数民族人口比重、非遗流传散布与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指数数据。数据集以.shp和.xlsx格式存储,由9个数据文件组成,数据量为4.05 MB(压缩为1个文件,2.54 MB)。
  • 曹辉, 宋伟轩, 何江
    2023, 7(01): 33-39.
    开展大湄公河次区域典型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研究,对于推进城市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基于大湄公河次区域6个典型城市(西双版纳、仰光、万象、金边、曼谷和胡志明市)的Landsat TM/ETM+/OLI影像,采用面向对象的决策分类方法,提取城市建设用地;结合实地调查、历史文献、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影像等,对分类结果进行了目视修正,最后得到大湄公河次区域6个典型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数据集(1990-2015)。经验证,数据精度在81.73%以上。该数据集内容包括:西双版纳、仰光、万象、金边、曼谷和胡志明市6个城市在6个历史时期(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的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数据。数据空间分辨率为30 m。数据集存储为.tif格式,共180个文件,数据量4.10 MB(压缩为1个文件,2.49 MB)。
  • 曲艺, 吴芳仪, 李博
    2023, 7(01): 40-47.
    中国沿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台湾、广东、香港、澳门、广西和海南。作者基于中国沿海地区(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数据暂缺)出口产品数据和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运用Martin等(2016)提出的区域经济韧性计算方法、Coniglio等(2018)识别新产业路径依赖与路径突破的方法等,计算得到中国沿海地区区域经济韧性与产业演化路径数据集。本数据集内容包括2002-2017年中国沿海地区的以下数据:(1)区域经济韧性;(2)HS 2位(2-digit Harmonized System)新产业数量;(3)产业演化路径依赖度;(4)产业演化路径突破度;(5)影响区域经济韧性的其他变量;(6)长三角核心城市经济韧性及其影响因素(2002-2016年)。数据集存储为.xlsx格式,由1个数据文件组成,数据量为124 KB。
  • 黄洁, 高阳
    2023, 7(01): 48-55.
    可达性表示克服空间距离到达某点的难易程度,是公共服务设施研究的常用指标之一。作者根据2020年北京市六环内公共充电桩站点空间分布、人口分布、POI数据与其他相关资料,以北京市六环以内为研究区域,采用两步移动搜索法、累计机会法与空间聚类方法,计算公里格网驾车出行的公共充电设施可达性以及充电完成后的步行活动累积机会数量,研发了北京市六环内公共充电桩可达性评价数据集(2020)。该数据集内容包括:(1)电动汽车从1km网格中心出发到达公共充电桩的可达性数据统计(字段名为PA);(2)每位车主从1 km网格中心出发,可达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累计机会数量统计(字段名为OA);(3)驾车出行与车主步行两个阶段的可达性综合评价结果(字段名为Combi1_2cn)。数据集存储为.shp格式,由8个数据文件组成,数据量为963 KB(压缩为1个文件,153 KB)。
  • 赵渺希, 姚玥希, Alfonso Mejia, 王嘉钰, 岑劲衡
    2023, 7(01): 56-64.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视野中,我国粮食供应对外依赖程度上升,提高我国城市食品供给的自足能力,成为缓解我国食品供给系统弹性不足的关键。鉴于各地域城市居民的饮食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从全球化角度解析城市居民食材的本地供应比重及其地域差异成为亟待补充的课题。为此,结合现有相关研究于2020年4月向烟台、兰州、新乡、九江四市的千余户家庭发放线上问卷,最后回收有效问卷752份。问卷内容涉及四市居民的家庭基本情况、不同食材的消耗量、食材来源地与影响居民购买食材的因素四项内容,最后汇总得到烟台、兰州、新乡、九江四市城市居民家庭食材及来源地调查数据集。该数据集内容包括:(1)2019年甘肃、河南、江西、山东四省食材进口数据;(2)四市家庭食谱调研问卷汇总表;(3)四市居民家庭社会经济特征;(4)四市居民的人均食材消耗;(5)四市食材需求本土化、全球化程度及变异系数;(6)影响居民购买食材的因素。数据集存储为.xlsx格式,由1个文件组成,数据量为209 KB。
  • 刘海猛, 周天宇, 勾鹏
    2023, 7(01): 65-74.
    植被覆盖是衡量生态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的重要指标,然而目前还缺乏城市内部长时间序列的NDVI数据集。作者基于Terre-MODIS NDVI、GIMMS NDVI产品数据,运用深度学习超分辨率的算法制作了1990、2000、2010、2020年中国250-m分辨率NDVI数据集。然后,通过叠加不同时期城市的行政范围和实体地域范围,提取不同城市范围内的NDVI平均值,得到中国十年度及361个城市平均NDVI值统计数据集(250-m,1990–2020)。该数据集显示1990–2020年中国全境和城市范围的NDVI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但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该数据集可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生态环境政策制定和政府绩效考核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也可作为城市化与气候变化驱动下生态系统演化研究的基础数据。数据集存储为.tif和.xlsx格式,空间分辨率为250 m,由5个文件组成,数据量为6.51GB(压缩为5个文件,1.83 GB)。
  • 吴建伟, 刘强, 刘唯佳, 舒向阳, 叶沁鑫
    2023, 7(01): 75-82.
    城市化发展使得成都市以温室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作者以GoogleEarth高分辨率影像数据为基础,运用目视解译与地统计学方法,获取了成都市15个区县2010、2020年设施农业的空间分布数据,并对各区县设施农业用地面积进行了统计,得到成都市设施农业空间分布数据集(2010、2020)。结果表明:2010–2020年,成都市设施农业面积增加了45.30 km2,空间上,由成都南部向北部不断扩张。数据集内容包括:(1)2010、2020年设施农业的空间分布数据;(2)2010、2020年各区县设施农业用地面积统计数据。数据集存储为.gdb和.xlsx格式,由53个数据文件组成,数据量为6.63 MB(压缩为1个文件,3.36 MB)。
  • 黄凯旋, 刘逸, 张一帆, 刘英迢
    2023, 7(01): 83-88.
    作者基于珠三角地区的统计年鉴资料,从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效率升级两个维度,分析研究了珠三角九个城市(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中山、肇庆、惠州、江门)产业升级演化过程,研发了珠三角九个城市产业升级演化过程数据集(1999-2018)。该数据集内容包括珠三角九个城市的以下数据:(1)1994-2020年高技术产业产值占比;(2)1999-2018年产业结构升级水平;(3)1998-2018年企业平均工业增加值;(4)1999-2018年企业效率升级水平;(5)1998-2018年企业效率和产业结构数据;(6)1999-2018年产业升级数据;(7)1998-2018年企业效率面板数据;(8)1998-2018年产业结构面板数据。数据集存储为.xlsx格式,由1个数据文件组成,数据量为187 KB。
  • 王霞, 王欣烨, 杨晓英, 李琳, 孙建青, 史倩倩, 何玉邦
    2023, 7(01): 89-93.
    青海湖流域是青藏高原东北部重要的自然地理生态保护区域,也是青海省“两屏三区”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湖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具有多样化生态地理要素,是我国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也是重要的高原生物基因库。2019年,作者团队对流域内28个样的地植被进行了监测,包括样地植被的类型、高度、覆盖度、生物量、科、属、种等,得到青海湖流域2019年植被监测数据集。该数据集包括:(1)监测样地概况(含有位置的地理信息系统数据);(2)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高寒草原、温性荒漠、山地草甸、低地草甸和高寒草甸共7种地带的植被类型结构;(3)16种地带性植被主要植物科、属、种数量统计;(4)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普氏原羚活动区植被生物量及可利用生物量统计;(5)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高寒草原、温性荒漠植物结构、生物量年度比较,共34个工作表。
  • 李星玥, 孙建青, 陈亚荣, 陈克龙
    2023, 7(01): 94-101.
    青海湖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流域内生物多样性独具特点,是青藏高原鸟类物种基因库重要宝藏地,也是高原生态系统的典型区域之一。于2021年、2022年8月对流域内26个样点的水鸟进行了繁殖后期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监测区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栖息地类型、鸟类物种名称及数量等,共同组成了青海湖流域水鸟监测数据集(2021–2022)。该数据集内容包括:(1)26个监测样点的位置数据;(2)水鸟监测区基本信息;(3)青海湖流域水鸟繁殖后期监测数据;(4)水鸟优势种评定;(5)水鸟照片。数据集存储为.xlsx、.shp、.jpg和.docx格式,一共由16个数据文件组成,数据量为19.4 MB(压缩为1个文件,19.3 MB)。
  • 刘逸, 陈海龙, 肖文杰, 保继刚, 吴雪涵, 徐佳莉
    2023, 7(01): 102-107.
    旅游目的地情感评价可为目的地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通过自建游客情感词典、构建语义规则和校验情感系数,研发了旅游情感评价(TSE)模型和应用平台,为旅游目的地评价提供了新方法与新工具。以猫途鹰、马蜂窝和携程网为数据源,采集2008-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评论,利用平台获得城市情感评价数据集。数据集由15个文件组成,包括:(1)11个城市关注度排名;(2)11个城市美誉度排名;(3)11个城市关注度与美誉度排名差异;(4)大湾区整体情感画像;(5)香港情感画像;(6)澳门情感画像;(7)深圳情感画像;(8)广州情感画像;(9)珠海情感画像;(10)佛山情感画像;(11)惠州情感画像;(12)东莞情感画像;(13)中山情感画像;(14)江门情感画像;(15)肇庆情感画像。数据集存储为.xlsx格式,数据量为34 KB。数据集表明:(1)以2016年为分界点,关注度和美誉度排名由混乱趋于稳定,2016年前香港位居前列,后期下降;近年广州位居前列,江门和中山位置靠后;(2)游玩体验和观光体验是游客关注要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 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
    2023, 7(01): 108-111.
    <正>继2018年中国地理学会“科学数据影响力积分排行榜”发布以来,科学数据对科技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的评价越来越受到关注。2023年5月28日,中国地理学会基于“科学数据集综合影响力积分”(Comprehensive Data Impact Score, CDIS)的概念和“科学数据集综合影响力积分计算方法“(刘闯,2023),统计出2018-2022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联合主办的《全球变化数据仓储电子杂志(中英文)》出版的每一个数据集综合影响力积分。该刊在2018-2022年间总计出版了795个数据集,
  • 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
    2023, 7(01): 112-114.
    <正>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学术论文关联的原创科学数据都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2015年12月18日,《地理学报》编辑部与“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编辑部发出了关于“论文关联原创数据”出版试行的联合通知。2016年3月10日,“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编辑部和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联合主持召开了“全球变化及地学领域期刊论文关联数据出版与共享示范”研讨会。来自由中国地理学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土壤学会、中国生态学会以及地方、部委和大学主办的35种学术期刊编辑部代表参加或致函通讯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