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露莹, 孙启发, 于苗苗, 蒙红卫, 王敏, 陈光杰, 沈才明
第四纪研究.
2024, 44(01):
174-190.
本研究以云南大理西湖46 cm长的湖泊沉积物岩芯为研究对象,基于~(210)Pb-~(137)Cs测年和模式定年法建立了岩芯的年代框架,以0.5~1.0 cm间隔获取了51个样品进行孢粉、炭屑分析,重建了大理西湖流域工业革命以来(1878~2013年)的植被演替、气候变化及火灾史,探讨了火灾发生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工业革命以来研究区的植被演替、气候变化及火灾史可以分为6个阶段:1)1878~1897年,流域植被以禾本科为主的草本类型占优,周边林地海拔由低到高主要分布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气候凉湿,火灾发生频率较高;2)1897~1932年,云南松林退缩,气候冷湿,火灾发生频率偏低;3)1932~1948年,云南松林与常绿阔叶林向低海拔地区退缩,气候冷干,火灾发生频率稍高;4)1948~1958年,云南松林面积扩张,常绿阔叶林下降,湿地面积增加,气候温湿,火灾发生频率高,人类活动显著加剧;5)1958~1995年,云南松林与旱冬瓜林扩张,常绿阔叶林进一步退缩,气候暖湿,火灾发生频率低;6)1995~2013年,云南松林与旱冬瓜林继续扩张,气候暖干,火灾发生频率低。大理西湖的火灾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是由自然因素(气候)控制,可燃物的多少是控制火灾发生频率的关键因素;之后人类活动成为主控因子,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和用火是触发火灾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