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琴, 吕晓晶, 崔贺勋, 古顺芳, 张国文, 侯亮亮
2022, 42(06): 1749-1763.
北魏王朝定都平城前后,大规模的移民潮使得当地人口数量剧增,人群成分骤然复杂,当地的生业经济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大同金茂府北魏墓群随葬动物及其组合以羊、牛及鱼为基本特征,提示相关人群从事的生业经济可能和当地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同。鉴于此,本研究选取山西省大同市金茂府墓地(40°03′54″N,113°17′22″E) 70例人骨及牙齿(27例长骨、 32例肋骨和11例牙本质)和8例动物骨骼进行C、 N稳定同位素分析,还原不同个体长时段内的生业经济及可能的变迁。结果显示,羊(δ~(13)C均值:-16.4‰±0.9‰;δ~(15)N均值:7.7‰±1.2‰, n=7)主要以C_3和C_4类植物为主,但主要偏向于C_3类植物,牛(δ~(13)C:-11.6‰;δ~(15)N:7.6‰, n=1)则主要是C_4类植物为食,尽管牛和羊的饲喂方式存在明显的区分,但都受到了粟黍农业明显的影响。33个先民个体不同部位组织(长骨、肋骨和牙本质)总体的数据(δ~(13)C均值:-9.8‰±1.1‰;δ~(15)N均值:9.9‰±0.8‰, n=70)显示,先民主要是以C_4类食物为生,包含粟黍及以其为基础饲喂的家畜等。金茂府先民长骨(δ~(13)C:-13.1‰~-8.5‰,均值-9.8‰±1.1‰;δ~(15)N:8.9‰~11.4‰,均值9.9‰±0.7‰, n=27)与大同操场城北魏太官粮储遗址炭化粟的稳定同位素值进行比较分析显示,金茂府先民主要以粟类食物为生。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之间的δ~(13)C和δ~(15)N值无显著性差异。然而,不同性别的肋骨δ~(15)N值则存在明显的差异(p=0.036<0.05),男性在死亡前2年~5年左右时间内的δ~(15)N值(均值10.5‰±0.8‰, n=14)普遍高于女性(均值9.8‰±0.8‰, n=12),这可能和他们的生活习惯相关。同时,不同组织的稳定同位素进行整体比较(长骨,δ~(13)C均值:-9.8‰±1.1‰,δ~(15)N均值:9.9‰±0.7‰, n=27;肋骨,δ~(13)C均值:-9.8‰±0.9‰,δ~(15)N均值:10.0‰±0.9‰, n=32;牙本质,δ~(13)C均值:-10.0‰±1.6‰,δ~(15)N均值:9.9‰±0.7‰, n=11)发现其值基本一致,说明大部分先民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其饮食结构较为稳定。然而,男性在死亡前2年~5年的δ~(15)N值高于女性,这可能和二者的生活习惯有关。研究显示,金茂府北魏墓群先民主要以粟黍农业及家畜饲喂为生。随着北魏王朝的发展和巩固,多样化的生业经济逐渐被取代,粟黍农业及家畜饲喂业逐渐成为先民生业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