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艳茜, 邱海军, 胡胜, 邹强, 杨冬冬, 张焱, 曹明明
2018, 38(06): 1369-1383.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项目,对中巴经济走廊地质灾害进行敏感性分析与区划,可为中巴经济走廊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基于此,文章选取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地震密度、多年平均降雨量、距断裂带的距离、地层岩性、距河流的距离和距公路的距离等9个指标,采用加权信息量模型和证据权法,综合分析中巴经济走廊地质灾害敏感性。并运用ROC曲线验证对比两种模型分析的敏感性结果,选取精度较高的模型分析的地质灾害敏感性进行研究区区划,最后对区划结果进行相关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中巴经济走廊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条件为:高程在2660~3470m之间,坡度为29°~35°,地形起伏度在45~70m之间,地震密度在2~4个/10~2 km~2之间,多年平均降雨量在430~530 mm之间,距断裂带距离小于5 km,地层岩性为软岩和极软岩,距河流距离小于2km,距公路距离小于2km。2)基于加权信息量模型和证据权法分析的中巴经济走廊地质灾害敏感性精度分别为0.821和0.795,表明本研究选取的地质灾害敏感性分析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是运用加权信息量模型分析的敏感性更符合实际情况。因此,运用加权信息量模型分析的结果进行研究区地质灾害敏感性区划。3)研究区地质灾害不敏感区、低敏感区、中等敏感区、高度敏感区和极高敏感区所占面积比分别为26.3%、23.1%、21.6%、18.8%和10.2%,以中、低敏感性为主;且敏感性呈现出南低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4)运用实地调研的地质灾害点对本文区划的中巴经济走廊地质灾害敏感性结果验证,表明区划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可信性,可以为中巴经济走廊重大工程建设、交通线路选线、城市规划、资源开发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