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6年, 5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24-06-19
      

  • 全选
    |
  • 孔凡江, 赵晓晖, 刘宝辉
    2016, 5(02): 65-71.
    大豆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是人类植物油和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但目前我国大豆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大豆光周期开花不仅影响大豆的种植适应性,而且决定着大豆的产量。文章阐述了大豆特有的光周期开花调控途径Phy A-E1-FT,同时论述了光周期开花调控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大豆光周期反应中重要基因的克隆为理解开花期和生育期分子机理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对大豆分子育种和提高大豆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 黄尚书, 叶川, 钟义军, 成艳红, 武琳, 黄欠如, 郑伟, 孙永明, 张昆, 章新亮
    2016, 5(02): 72-77.
    文章以第四纪红粘土母质发育的红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红壤荒坡地(WL)、红壤旱地(UL)、红壤坡地茶园(TG)和红壤坡地果园(OR)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红壤坡地土壤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和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分布规律,并初步探讨了土壤CEC和盐基离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CEC介于13.48 cmol·kg~(-1)~16.31 cmol·kg~(-1),保肥能力中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EC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粘粒对土壤CEC贡献较大。(2)该区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TEB)介于1.73 cmol·kg~(-1)~5.01 cmol·kg~(-1),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含量呈现出Ca~(2+)>Mg~(2+)>K+>Na+的规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以红壤旱地和红壤坡地果园整体较高,红壤坡地茶园最低;除红壤坡地果园外,土壤交换性Ca~(2+)、Mg~(2+)含量均表现为0~10 cm低于10 cm~40 cm土层,而土壤交换性K+、Na+具有一定的表聚性;土壤粘粒对土壤交换性Ca~(2+)、Mg~(2+)含量的贡献较大,而对土壤交换性K+、Na+的影响较小。(3)该区土壤盐基饱和度(BSP)介于4.3%~19.9%,土壤肥力水平较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BSP差异显著(p<0.05);土壤BSP对p H影响不显著(p>0.05)。
  • 宋阳, 于晓菲, 邹元春, 王国平, 张琳琳
    2016, 5(02): 78-90.
    冻融作用是中高纬度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非生物营力,对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影响显著,并随着全球变暖的持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综述了冻融作用影响土壤碳、氮、磷循环的几个主要方面:包括可溶性有机碳(DOC)变化、温室气体的排放、氮的迁移转化以及土壤对磷的吸附解吸等。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冻融作用损伤微生物细胞和植物根系,释放其中的有机质并增加相应的土壤溶液浓度。随着冻融循环的持续,冻胀作用使大团聚体不断裂解成小团聚体,释放作为粘结物的有机质,使原本不能被微生物利用的基质暴露出来,并且团聚体的比表面积增大提供了更多的微生物接触位点和离子吸附位点。在冻融期微生物可以利用上述作用中产生的大量营养物质和反应底物从而促进CO_2、N_2O等温室气体的产生,促进有机碳、氮、磷的矿化分解以及氮的硝化、反硝化作用等土壤营养元素的周转,也提高了潜在的土壤养分流失的可能。由于土壤类型、植被组成、微生物活性的复杂差异,冻融期土壤碳、氮、磷循环及其影响因素仍有诸多分歧。文章简要剖析了当前冻融实验的研究内容、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冻融对土壤碳、氮、磷循环影响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 韩秉进, 朱向明
    2016, 5(02): 91-95.
    通过对我国甜菜生产发展历史的回顾,明晰了不同阶段甜菜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将我国的甜菜生产划分为6个发展阶段。通过甜菜生产现状分析,明确了甜菜在我国主产区的推移、栽培品种变化、栽培技术的提高、生产方式的改进以及当前的栽培面积和单产水平。分析了我国甜菜生产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行优良品种、发展机械化、补贴政策等建议。
  • 关鑫, 卢布, 李建国, 孔令枫
    2016, 5(02): 96-104.
    选择主导产业是农业规划的核心任务之一。本框架设计从区域现有产业与区域引入产业两类产业入手,选择了政策、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4类规划影响度较高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使用了6类具有引领带动价值的产业评价因素及子因素,设计了4个算法模块,依据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对于区域产业进行优选分析,为开发构建简单便捷的规划区域主导产业优选分析软件提供支持。
  • 李春杰, 胡岩峰, 王从丽
    2016, 5(02): 105-109.
    为明确黑龙江省大庆市棚室内蔬菜上根结线虫的种类和小种,研究采用PCR技术鉴定线虫的种类和鉴别寄主法确定南方根结线虫的小种。结果表明,大庆市棚室内番茄和黄瓜上根结线虫仅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并且是1号小种,未发现其他种的根结线虫。
  • 刘晶, 王雪峰, 常亮, 高梅香, 孙新, 吴东辉
    2016, 5(02): 110-114.
    土壤跳虫是土壤中重要的无脊椎动物类群之一,对其种群生存策略的认识有利于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及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温度适应是跳虫重要的生存策略之一。在对三江平原野外土壤动物群落调查过程中,发现真土生棘跳(Protaphorura bicampata(Gisin,1956))是农田及湿地中的重要种群之一,具有区域代表性。文章研究了该种棘跳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及发育情况,从其最适生长、发育温度的角度探讨三江平原温度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持及土壤动物群落形成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棘跳的最适生长及繁殖温度均在20℃以上,低于15℃其发育停滞、繁殖终止。研究结果说明,相对极地或高纬度及三江平原的抗低温土壤跳虫(可在-30℃下存活)而言,研究对象—棘跳并非代表性的冬季活跃的跳虫种类,其区域优势地位的建立是夏季生存竞争的结果。推测其对冬季低温的抵抗主要得益于冬眠,垂直迁移可能是其越冬的行为基础。
  • 邹文秀, 陆欣春, 韩晓增, 张晓丽
    2016, 5(02): 115-119.
    为了实现大豆不同栽培区域间的科学引种,以13个分属于MG(maturity group)000-I的北美大豆生育期标准品种的生育期表现为参考,在海伦试验站,通过4年的对比试验,对14份的东北黑土区中部海伦市的主栽品种和新近选育品种的生育期组进行鉴定和划分。结果表明:除了PI548596在2011年未能正常成熟以外,其余12个北美标准品种和所有的13个北美标准品种在2011-2014年均能够正常成熟。参试的14份大豆品种的生育期组介于MG00-MGI之间,其中主栽品种和新选育的品种有84%属于MGI组,而国家及省级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绥农14在2011和2013年属于MG0组,而在2012和2014年则属于MGI组。
  • 冯钟慧, 刘晓龙, 姜昌杰, 梁正伟
    2016, 5(02): 120-127.
    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吉林省不同熟期的粳稻种质资源共60份,采用培养皿发芽方法,在盐胁迫(120 m M NaCl,pH=6.98)和碱胁迫(30 m M Na_2CO_3,pH=11.05)条件下培养,并测定发芽势、发芽率、芽长、根长和根数等生长指标,利用隶属度对水稻种质萌发期耐盐碱性进行综合评价,为未来盐碱地水稻直播及抗逆育种提供抗逆种质资源。结果表明,水稻萌发期耐盐性和耐碱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728**),但品种间存在差异。相对芽长和相对根长分别与抗盐隶属度(r_(芽长)=0.862**,r_(根长)=0.781**)和抗碱隶属度(r_(芽长)=0.757**,r_(根长)=0.812**)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水稻萌发期耐盐碱性快速筛选的重要指标。利用抗逆隶属度指标将耐盐性和耐碱性划分成高抗(HT)、中抗(MT)、低抗(T)、敏感(S)、中度敏感(MS)和高度敏感(HS)共6个等级,初步筛选出耐盐且耐碱的品种主要有长白21号(HT/HT)、通禾835(HT/HT)、吉玉粳(HT/HT)、长白10号(HT/MT)、吉粘6号(MT/HT)、吉粘10号(MT/MT)、吉粳507(MT/MT)、吉粳509(MT/MT)、吉粳806(MT/MT)和东稻4号(MT/MT);耐盐不耐碱的品种有通禾99(HT/S)、通禾837(MT/S);耐碱不耐盐的品种有吉粳105(MT/S)、吉农大828(MT/S);不耐盐也不耐碱的品种有九稻51号(HS/HS)、吉农大888(HS/HS)和通禾834(HS/MS)等。同时发现,与晚熟或中晚熟品种相比,吉林省中早熟或中熟水稻品种表现出更好的耐盐碱性特征,这对今后水稻耐盐碱育种亲本资源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