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4年, 3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24-06-19
      

  • 全选
    |
  • 冯献忠, 刘宝辉, 杨素欣
    2014, 3(04): 123-131.
    作物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目前已经显示出比其他育种手段更为突出的优越性,成为今后作物育种技术的发展方向。大豆基因组学研究的快速进展和转基因技术的革新,为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建立以系统生物学为基础的基因型-表现型育种模型成为今后大豆分子设计育种的巨大挑战。大豆育种工作将处于常规育种技术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转基因育种技术以及分子设计育种技术逐步升级的过程中,分子设计育种在大豆育种实践中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邹文秀, 韩晓增, 陆欣春, 葛翠萍
    2014, 3(04): 132-139.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主产区,由降水变异较大引起的季节性干旱是限制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但是我们缺乏对该地区土壤水分缺乏时间的研究。研究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1999年-2008年的水分数据和气象数据为基础,结合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得到的潜在蒸散量,通过分析作物根系活动内土壤储水量与潜在蒸散量之间的关系得到,在整个生长季内并不存在土壤水分缺乏,然而水分缺乏时期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月份和7月份,平均缺乏量分别为2.43 mm和7.04 mm,发生的概率分别为90%以上和50%以上。土壤水分缺乏主要受作物生长季内降水分布的影响。同时不同施肥管理对土壤水分缺乏的影响表现为化肥与有机肥的配合施用增加土壤水分缺乏发生的概率,化肥的施用次之,无肥的影响最小。因此,在研究区域肥料的施用已经引起了土壤的水分缺乏,关于土壤水分缺乏对粮食产量影响是需要我们再进一步研究的。
  • 邓建伟, 金彦兆, 卢书超
    2014, 3(04): 140-145.
    文章旨在揭示石羊河流域土壤肥力质量空间变化规律,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指导。以石羊河流域各灌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了分析计算,建立了石羊河流域土壤肥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各灌区土壤肥力质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自西向东土壤肥力逐渐降低,中游凉州区土壤肥力较好,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值在0.53~0.63之间,下游民勤县土壤肥力较弱,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值在0.41~0.49之间。
  • 李建维, 陈一民, 郑利远, 焦晓光, 隋跃宇
    2014, 3(04): 146-150.
    土壤分类是认识土壤的基础,也是研究土壤的一种基本方法。随着土壤科学的发展,土壤分类也在不断前进。本文从国际到国内,从过去到近现代,叙述了土壤分类的循序渐进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土壤分类经历了早期以土壤地理发生分类为代表的定性分类时代而进入了近现代以土壤系统分类为代表的定量分类时代,开始了新的里程。特别是近期关于土壤系统分类基层分类单元土系的研究成为当前从事土壤分类研究的热点,也是今后土壤分类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对于土壤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王丹萍, 刘兆礼, 候光雷, 徐超
    2014, 3(04): 151-156.
    遥感经验模型反演方法是叶面积指数(LAI,Leaf Area Index)反演的重要途径,而实测数据又是经验统计模型的基本数据来源之一,但对于地面采样样本量对LAI遥感经验建模的影响研究较少。文章对单一地表覆盖类型的研究区采用不同样本量多次随机采样获取的采样数据来构建经验模型反演LAI,探究样本量对于建模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遥感模型精度评估指数(RMAI,Remote Sensing Model Accuracy Index)随样本量呈幂函数形式逐渐减小;2在样本数量小于30时RMAI较为敏感,建模精度较差,当样本量达到45左右时,其精度达到稳定状态;3样本量越大的采样方案构建的遥感经验模型越稳定;4综合RMAI平均值及标准差的变化趋势,当样本量达到40时采样数据即可构建精度较高且稳定的LAI经验统计模型。
  • 韩晓增, 胡国华, 邹文秀
    2014, 3(04): 157-161.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大豆主产区之一,因其大豆的商品率高,在保障我国粮油供应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轮作试验为依托,分析了钾肥投入量和降水格局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内,大豆产量取决于轮作方式、钾肥投入量及降水格局的共同调控作用。大豆连作显著降低了大豆的产量,与大豆-玉米轮作和大豆-玉米-小麦轮作相比分别降低了5.5%和29.6%;钾肥的施用能够显著缓解大豆连作对大豆产量的限制,并随着钾肥投入量的增加而呈增加的趋势。但是在大豆-玉米-小麦轮作条件下,当钾肥投入量增加到149.0 kg·hm-2后,大豆产量并没有表现出相应的增加趋势,说明在延长大豆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周期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减少钾肥施用量。与此同时,钾肥还能够缓解研究区域内湿润年份大气降水过多对大豆籽粒产量的限制作用。因此,在研究区域内钾肥的施用能够显著增加大豆连作对大豆产量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