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伦古湖沉积物粒度特征揭示的环境信息

展开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网络出版日期: 2017-12-15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200,41271205,U1138301);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4FY110400)

摘要

在放射性同位素210Pb、137Cs定年的基础上,通过对沉积物粒度参数的分析,探讨了近200年来乌伦古湖沉积物粒度敏感组分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研究表明,乌伦古湖WL孔沉积物以黏土和细粉砂为主,但在1970 AD前后,粒度参数发生了突变,其中>16μm组分所占含量迅速升高,在约1830~1842 AD及1910 AD前后这两个时期,沉积物的粒度参数也有较显著的变化。对沉积物粒度频率分布曲线的分析表明,在对应时期内,沉积物的搬运介质或搬运动力发生了变化。基于此,首先通过粒径—标准偏差方法提取了粒度中的敏感组分C2(7~25μm),进而通过粒度敏感组分与器测气象数据的相关性分析,明确了组分C2含量的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组分C2含量的大小与研究区冬、春季温度和冬季降水量大小有关,反映了积雪融水入湖的强度。在约1830~1842 AD、1910 AD前后,组分C2含量偏高,反映入湖水量较大、湖泊水位较高。而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沉积物粒度参数的显著变化与流域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

本文引用格式

周建超, 吴敬禄, 曾海鳌 . 新疆乌伦古湖沉积物粒度特征揭示的环境信息[J]. 沉积学报, 2017 , 35(06) : 1158 -1165 .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07

Options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