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博山地区晚古生代煤系层序地层与聚煤作用

展开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

网络出版日期: 2019-04-17

基金资助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06-007)

摘要

为揭示渤海湾盆地陆表海背景下的煤系层序地层界面形成机制以及层序地层格架内的聚煤作用特征,以淄博博山地区为例开展了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的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研究。研究区内共识别出古构造运动形成的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正常海退形成的下切谷冲刷面、盆地基底构造运动形成的海侵方向转换面、初始海泛面、最大海泛面以及最大海退面等层序界面类型,将研究区含煤地层划分为三个七级层序。经对比研究层序内的煤层的发育特征后认为,潮坪泥炭坪、潟湖及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为煤层最有利发育相带。SQ2、SQ3、SQ4、SQ5、SQ6层序内均有可采煤层发育。

本文引用格式

常嘉, 陈世悦, 鄢继华 . 淄博博山地区晚古生代煤系层序地层与聚煤作用[J]. 沉积学报, 2019 , 37(05) : 968 -980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89

Options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