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合线中有机质来源、流体运移以及地质意义

展开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玉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8-11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372142)

摘要

【目的】缝合线作为碳酸盐岩的典型结构,其形成对于碳酸盐岩本身有机质的富集和流体运移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缝合线中有机质的来源和流体运移的机理目前尚未深入研究。【方法】以四川盆地东部大池干构造带含缝合线的碳酸盐岩岩心样品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岩心中缝合线和基质进行了有机碳、热解(Rock-Eval)、岩石薄片、荧光薄片、全岩X射线衍射、碳氧同位素以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结果与结论】缝合线中的有机质主要以可溶有机质、焦沥青和沥青的形式赋存,表明缝合线中的有机质主要为运移而来的次生有机质。且缝合线中的次生白云石和黄铁矿发育,且保留了矿物的晶间孔隙和裂缝,为油气的聚集和运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此外,沿缝合线方向存在明显的油气分馏效应,且在缝合线较薄的区域分馏效应越明显。综合分析认为,缝合线与基质接触界面上的强烈胶结作用及其附近次生矿物的形成是造成烃类流体从基质向缝合线运移时分馏效应的原因。当缝合线发育时,缝合线中的有机质会在高演化阶段裂解形成天然气,与其他成因的天然气混合时会影响天然气来源判别;缝合线作为原油的运移通道时,对原油造成的分馏效应也会对原油来源的判别造成一定困扰,因此应该选择合适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参数来分析油源关系,同时原油性质的空间变化规律也应该被考虑。

本文引用格式

朱康乐, 高岗, 刘诗局, 王成云, 程光瑾, 胡丹丹 . 缝合线中有机质来源、流体运移以及地质意义[J]. 沉积学报, 2024 , 42(02) : 661 -674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75

Options
文章导航

/